现代西方语境下的身体性理论阐释
发布时间:2020-04-01 09:39
【摘要】: 对于身体问题的研究在现代西方已日益成为一门显学。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尼采以非理性的生命取代了传统理性的本体地位,哲学的主题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感性诉求摆脱了理性的统辖,获得了与理性对等的发言权,但却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极端,由之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身体性理论的兴起是对理性至上与感性至上对立矛盾的调解,是在此岸追寻人之生命的努力。当全球面临普遍性的价值危机之时,身体性理论试图解决的决不仅仅是西方社会的区域性问题。本文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在对西方语境下的身体性理论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试图从三个角度重新加以阐释,并尽可能的对20世纪以来影响了身体性理论产生的诸哲学流派作出全面、清晰的勾勒,希望能对此问题的国内研究稍有裨益。 “身体性理论”是解决传统身心二元论问题的新尝试,它充分肯定了感性诉求的正当合理性,身体不再是单纯的生理机体,而是心灵和躯体的结合点,得以立义的身体既包含躯体,也包含意识。本文分为四章十二节用以阐释此问题。 第一章“现代性语境下身体性理论缘起”介绍身体问题在西方的兴起及其原因。文艺复兴运动虽然将个体由神性权威下解救出来,,但身体的感性诉求仍然被压制在理性判断之下,以标举理性为要旨的古典人本主义传统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发生变化,非理性因素逐渐受到关注,新的身体观念在现象学中被构造出来,在胡塞尔之后,“身体”受到了诸多哲学家不同程度的关注。笔者将这一变化的原因归结为经济的发展、彼岸世界的坍塌、文化的多元走向、借以对抗权威的方式四方面。 第二章以古老的“十字路口上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引出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的传统之争,致力于勾勒从叔本华、尼采的生命意志——狄尔泰的生命——弗洛伊德的性本能与无意识(兼及荣格集体无意识)的非理性因素在现代性语境下逐渐获得本体地位的线索。现象学的出现影响了20世纪西方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梅洛-庞蒂影响的法国现象学又被称为“身体生存现象学”,第二章最后专辟一节介绍了作为一种方法的现象学。 最后两章为全文的主体部分。对身体性理论的重新阐述从存在方式、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三方面进行。立足于马克思的实践论观点,贯彻其辩证法思想,第三章坚持将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结合,将个体的身体置于社会群体背景下考察,承认身体的特殊性、封闭性的同时更关注参与社会构成的身体的共同性与开放性, 以时间一空间维度存在的身体由此获得了历史的深度,并突破了西方传统的分析 性思维方式而具有了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宏阔视野。 身体性理论的出现是对身一。O二元关系作出调解的新成果,在肯定理性价值 的同时重估感性诉求的正当性,感性得到了解放,但并不会促成自然主义与纵欲 主义的盛行,这一理论的困境是在个体自由伦理中个体选择的艰难与身体受伤的 必然。无论是宗教或审美主义,目前尚无法断言是否可以成为新的信仰,用以补偿 这种艰难。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089
本文编号:2610283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089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佳淑;台湾现代派小说的身体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新珂;现代主义雕塑中的身体表现[D];贵州大学;2007年
3 侯阿妮;西方语境下女权主义关于身体的理论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华林;性别中庸:当代中国身体审美活动的病理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艳;映照存在的亮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何芳;人之身体的教育关注[D];河南大学;2009年
7 李文倩;“身体”视角与美术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0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1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