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在明代中后期的流传
发布时间:2020-04-06 12:13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并称显学。《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儒墨两大学派的论争开启了战国百家争鸣的序幕,影响极为深远。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用儒者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得儒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墨家作为一个学派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但是,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为平民百姓代言的墨家思想却并没有就此中绝,而是被儒家和其他学派的学者隐性的批判和传承,使墨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撞击和汇合中向前发展。例如墨家思想对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唐代韩愈开启的“儒墨为用”的千年论争,王阳明理学思想、泰州学派、明清实学派思想中体现的对墨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都是墨家思想虽绝犹存的证明。 目前据本人掌握的资料,研究《墨子》文本本身及墨家思想者居多,战国以来有433部专著,1900年以来共有近两千篇论文,海外部分如日本近年来大约有专著70部,论文12篇。但是其中关于墨家思想在明代中后期流传和发展情况的研究却寥若晨星。有鉴于此,本文以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环境为切入点,试图为墨家思想在明代中后期的流传情况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人人言商,积极逐利的社会氛围。出身于手工业者的墨子倡导“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救世思想,积极为被统治阶级立言,企图消除原有的等级结构,建立一个以平等、竞争为基础的新秩序,这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平等、公平的社会氛围相暗合,这是墨子能够在明代继续流传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逐渐增强,刻书业也随之大兴。据严灵峰《无求备斋墨子集成》统计,明代276年间,有文字记载的墨学刊、校、注、研等著作共计28种,比明代以前历代总和还多,这些研究都有利于墨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个体生产者成为社会上活跃的经济主体,经济上的自足引发了精神上的自觉,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思想和学说来代表本阶级的利益,而墨子提倡的平民意识等一系列主张正是代表着“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为墨学的重新振兴提供了强大的阶级基础,是墨学再度复兴的重要条件。 本文从明代学者对墨家义利观、节用观、平等观、公天下、实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入手来系统梳理墨家思想在明代中后期的流传情况,并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详细叙述了与墨家学派极为相似的明代平民意识的代表学派—泰州学派。和墨家学派一样,作为平民阶层的代表,泰州学派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思想,积极实践,为百姓立言,在平民阶层当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泰州学派倡导的平民意识、平等思想和积极实践的观点,不仅为后来实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本身具有的民主主义和启蒙主义思想,开启了中国思想界由中古向近代思想转化的先河,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224
本文编号:2616496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士林;泰州学派的平民意识[J];哲学研究;1992年02期
,本文编号:2616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16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