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陆九渊书信编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3:45
【摘要】: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及经济待遇,使得士大夫群体的交往活动比较活跃,他们聚徒讲学、交流辩难、讨论时政,使得南宋时代呈现出一种学术思想繁盛的局面。 作为一种交流的主要媒介,书信在南宋士大夫交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士大夫之间联络感情、探讨学问等的重要工具。南宋士大夫之间书信频繁,存世书信数量繁多,且书信内容精彩纷呈,包含重要的信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这些书信中,南宋大思想家朱熹、陆九渊的书信研究价值尤其巨大,对于探究他们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学者对朱熹书信已经有了编年整理和详细研究,但对于陆九渊书信的研究尚有不足,特别是陆九渊主张不立文字,书信成为陆九渊研究的重要第一手史料,因此,对陆九渊书信的编年整理和详细分析就比较迫切了。 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卒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3)。陆九渊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心学”学派的创始人。他是宋明理学(新儒学)的有影响力的代表之一,与朱熹齐名,世人合称为“朱陆”。陆九渊的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本心,用他自己的话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提出了心是世界的本源,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包括宇宙的一切。陆九渊的工夫论要点就是发明本心。陆九渊认为:如果要发明本心,首先应当“辨志”,使自己的志向符合圣人之道。此外,陆九渊的修养工夫主要是顿悟,通过感悟天地人生来发明本心。 陆九渊的著作被编入《陆九渊集》,该书包括陆九渊的书信、文章及弟子所记录的陆九渊的言行等内容,是研究陆九渊最重要的文献。在其中,书信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近年来,学者们关于陆九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九渊的思想上面,对于陆九渊书信的全面研究还比较缺乏。 针对这种状况,本文对陆九渊的主要书信进行了编年整理,并加以分析研究。本文的第一部分对南宋的心学发展概况做了一个简介。通过对陆九渊及其弟子的活动与思想的介绍,使得学者对陆九渊及其心学学派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本文的第二部分为陆九渊书信编年,本文将陆九渊的部分书信按照年份的顺序分时期罗列,并详细考证陆九渊的部分书信的时间信息。本文的第三部分是陆九渊书信和交往的研究,着重考察陆九渊以书信为纽带的人际交往关系,主要包括陆九渊与家人、弟子及朋友的书信交往。通过本文的研究,学者将对陆九渊以书信为纽带的交往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的第四部分为陆九渊书信的内容分析。本文以陆九渊思想为参照,分别分析了陆九渊与家人、弟子及朋友的书信中所包含的思想片段,从而探讨陆九渊对不同人书信中内容的差异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陆九渊书信的编年研究及内容分析,结合陆九渊以书信为媒介的交往圈研究,我们就可以更详细的描绘以交往为核心的陆九渊学术生活画卷。本文详细考证了大部分陆九渊书信书写的年代,并以此为基础对陆九渊的书信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全面研究。最后得出结论:陆九渊的书信在陆九渊研究中具有巨大的意义。陆九渊书信的编年研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分析陆九渊思想变化的脉络,可以使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以陆九渊为中心的学术环境,可以使我们更加真实地解读陆九渊。陆九渊不同时期对不同人的书信有不同的内容,通过对陆九渊书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对陆九渊及其思想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还只是对陆九渊书信研究的一个初步的尝试,只能作为以后学者研究的垫脚石。有关陆九渊书信的更加完整、详细、准确的编年考证,有关陆九渊书信交往的更加全面的考察,特别是陆九渊交游的综合研究,以及有关陆九渊书信内容的分阶段、分对象分析,期待以后学者能够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从而使得陆九渊的研究更上一个新台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24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财安;叶国平;;浅议陆九渊的工夫理论[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王伟民;“里面出来”与“外面入去”──朱陆哲学异同管见[J];抚州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3 鲍希福;;试论陆九渊的儒释道三教会通思想[J];江汉论坛;2010年03期

4 丁桢彦;简析宋明时期“成性”与“复性”之争(续)[J];天府新论;1988年03期

5 鲁芳;;论儒家“诚”的培养的不同路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刘俊哲;;熊十力道德体用观的多元探析[J];哲学研究;2008年07期

7 高建立;朱陆两次论争及其历史影响[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刘晓梅;;溯源本心实体 寻找达用工夫——杨简修身问学方法论探讨[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9 高建立;段其旺;;唯心主义的内部纷争有利于唯物主义——朱、陆“鹅湖之争”及其历史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葛荣晋;晋圣斌;;象山心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晓昕;;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黄炎;以“简易工夫”求“发明本心”[N];人民日报;2009年

2 杨慧生;徜徉“书意”、“诗意”间[N];安徽日报;2002年

3 解光宇;新安理学与心学[N];光明日报;2003年

4 宋志明;儒家安身立命之道[N];光明日报;2010年

5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友三 徐小跃;“无神”: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N];人民日报;2011年

6 孙美堂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说天话”:知识分子担当责任的独特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邓兴东;《陆象山与现代社会》正式出版[N];抚州日报;2010年

8 康宇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范式转换与儒家经学史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彭启福;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华;本心与善政[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煦;陆象山心学美学智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隋金波;云间月澄[D];浙江大学;2011年

5 陈瑞波;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宏海;以人学为视角的朱熹理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7 罗嵘;从明体到适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和君;胡宏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艳婉;儒家身心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陆九渊人生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星系;陆九渊书信编年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宏玉;陆九渊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郑超;从心即理到心外无理[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谢东生;陆九渊“心学”与王阳明“心学”之比较[D];苏州大学;2010年

6 樊沁永;陆九渊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斯斯;陆九渊“心”范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洋;象山心学的工夫论[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富河;和会朱陆——吴澄哲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庆娟;生命注脚视域下的象山易学[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7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17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f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