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孟子接受思想再审视

发布时间:2020-04-10 17:58
【摘要】: 接受美学的思想在多维的学术空间里,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思维途径。将接受美学的思想运用到对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观照中,对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观念,推动学术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学术界比较文学的研究蓬勃开展,学者纷纷引入西方文艺理论来阐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中国古代文论开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与途径。但在用这种种外来文论分析研究自己文论的同时,也出现了对西方诗学话语的倾盘采纳,仅仅运用西方接受理论的概念与原理来疏通和整理中国古代文论,而未能还原到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不曾构建中国文论自己的话语体系。面对文论失语这一尴尬现状,本文的研究立足中国儒家元典,从孟子学说出发,以西方接受美学思想进行观照,分别对孟子的接受实践、接受理论以及后世学者对孟子接受思想的接受三个大的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展开中西接受思想比较研究,使中西双方在一个新的境域中以更平等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对话,发掘了孟子学说中的接受思想及其对整个中国接受思想史的深远影响,,完成了孟子接受思想的再审视。 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讲孟子自身的接受实践,首先论述了孟子对前人思想的解读,这主要包括对儒学人文传统的接受和对先秦自觉的接受思想的接受两个方面;其次论述孟子对前人作品的解读,这主要是讲孟子对诗的“正读”与“误读”;再从孟子“长于譬喻”的写作手法论述孟子在创作实践中存在的读者意识——从孟子的接受实践系统的探讨其接受思想。第二章讲孟子提出的接受命题,首先从注重艺术交往活动论的角度谈“知人论世”;其次从读者中 心地位的确立论“以意逆志”;再从培养理想读者角度看“浩然之气”—从 孟子的接受命题系统的探讨其接受思想。第三章讲孟子接受思想对中国古代接 受思想的影响,这一章则主要通过对“知音”与“诗无达话”两个命题以及以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为例,孟子对后世由思维方式所 决定的解释思想及体例的启迪来加以阐发—探讨孟子接受思想对中国古代接 受思想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赵娟;;广告翻译的接受美学[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8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叶美芳,牛文君;诠释学研究中的拓展与泛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昌宗锋;;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忠山;;诗的“空白结构”与“潜信息系统”[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苇柳;;孟子的恒产思想及其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魏名国;;试论真理的接受之维[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周险峰;;文本理解的张力: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智慧的解释学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叶桐;;新文学传播中的开明书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10 刘行芳;;马太效应、信息鸿沟与我国媒体的现实责任[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9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晶晶;克莱门茨《大学比较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2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22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a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