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波普尔科学真理观探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21:22
【摘要】:卡尔·R·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也是最富争议的科学哲学家之一,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哲学研究工作几乎涉及到人类知识领域的各个重要方面,而其一生哲学探索的主题,则是有关于我们人类在宇宙中所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人类知识现象”的问题,特别是其关于科学理论中的真理观问题。 真理观问题历来被认为是哲学认识论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于什么是真理,或者真理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在西方认识论史上,围绕着这个问题,哲学家们曾进行过长期而又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了四种影响较大的真理观理论,它们分别是:一是符合论真理观,二是融贯论真理观,三是实用论真理观,四是冗余论真理观。它们之间的相互争论与对立,构成了西方哲学中真理观问题的理论发展的逻辑主线。 波普尔生活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中,自然科学及其理论的飞速发展和逻辑实证主义理论所遭遇的危机,为波普尔科学真理观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机遇。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受塔尔斯基(Tarski)的语义符合论真理观的影响,在科学探索的目标问题上引入了“逼真性”和“逼真度”等理论概念,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逼真性”科学真理观。波普尔把科学理论具有的逼近真理的性质称之为“逼真性”,进而把科学理论逼近真理的程度叫作“逼真度”。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目标是通过批判以找到愈来愈接近真理的理论,我们虽然不知道距离真理有多远,但是我们能愈来愈接近真理。 波普尔的真理观是在批判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真理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真理观具有了客观实在性、可错性、不断逼近性等丰富的思想内涵。但在伴随波普尔的“逼真性”科学真理观发展的同时,还有人们对于“逼真性”思想的批判。其中的蒂奇和米勒首先指出了波普尔“逼真性”概念的缺陷,此后其他一些学者也对波普尔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批判。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国内外学者为波普尔的“逼真性”真理观进行了理论上的辩护。 本文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个人的思考所得的基础上,试图有所超越创新,更好地吸取波普尔真理观思想中的精华,特别是其包含的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和科学动态模式的发展规律的研究,以此来促进我们的社会和科学的进步。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N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今杰;徐志欣;;科学认识的模式——以微血管减压术的发展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2622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22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a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