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严复思想文化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04:52
【摘要】: 清末思想家严复是中国思想界、文化界、教育界的巨人。在当时激流多变的时代,诸多有志之士为国不懈努力和探索的大环境中,严复集中西学于一身,他的思想文化观念和深邃的思想也成为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的加速器。严复以救国为己任,博古通今,广泛涉猎中西文化知识的精华,关注文化背景对现实社会的作用,最早把进化论引入中国,同时宣传西方的民权、平等等与时理论,这一历史的创举使传统文化突破了民族的狭隘区域,对中国近代文化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除序言外,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严复思想文化观概述。本章着重介绍了严复把西方的“进化论”思想观念引入中国,同时宣传了平等、民权等理论,这是他对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这一创举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突破了狭隘的民族内涵,具有更加丰富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严复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以民族利益为价值尺度,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比较研究,也使得他的思想因此而具有强烈的爱国性、时代性和批判性。首先,他从认识论的角度入手,指出了中西方文化在认识对象和研究方法上不同。其次,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在发展观上的不同。最后,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在社会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上的不同。 第三章严复晚年思想文化观的变化及对后人的启发。严复晚年思想文化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道德观念上的复古主义。主张以忠孝仁义为立国之精神,大力宣扬孔教。②否定“天赋人权论”,主张实行专制。③对西方文化感到失望,向往孔学的复兴。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西方科技的进步。 笔者试图将严复的文化观键入历史的纵横坐标中去深入研讨。严复的文化观首先摆脱不了严复本身的家学渊源和生活背景,在当时的激荡时代中能够衍承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为实可贵。之后又在了解西学的基础上,把先进的思想文化理论引入中国,为当时世人觉醒可谓有催化剂之功效。在中国现代社会激变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严复的思想文化观进行系统探讨,可使世人清楚地了解到中国近代社会知识精英们追求国富民强的呼声。严复对近代人文精神的探索和构建不仅在当时有着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作用,影响了近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理论家,而且对于我们当今人文精神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25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美燕;;简述陈独秀的教育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胡珍贵;“圣人”心态对康有为早期文化思想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朱洪军;解构与重建——试析康有为复兴儒学的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吴玉才;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中国现代化地位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吴兴毛;;戴季陶的女子解放观——兼与陈独秀女子解放观的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谢懋金;试析近代激进思想的生成原因[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7 董根明;陈独秀民众运动观的嬗变初探[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8 程kW,姜继为;知识分子参政模式的重塑——梁启超对民初知识分子参政影响管窥[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9 白文刚,冀满红;皖北乡土因素与淮系集团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10 刘长林,李云飞;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谷秀青;;清末教育社团与地方社会——以江苏省教育会对万缘庵毁学案的处置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周成平;;“甲辰之役”百年祭[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4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龚友德;;孝与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6 封海清;;对改进孔学研究方法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许序雅;林琳;;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区间贸易[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许宁;;气化之道——张载、王夫之、严复、张岱年气学思想合论[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立人;;戊戌变法时期兴中会和维新派的合作与分歧——兼论康有为早期之反清活动[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10 李维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主义化倾向探析[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U,

本文编号:2623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23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2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