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超验的道德在经验的历史中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0-04-14 12:53
【摘要】: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有所区别,前者主要指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后者主要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理论体系)的认识通常集中在经验性维度上,其超验性维度往往被忽视,甚至有学者不承认它具有超验性维度。事实上,马克思哲学以超验与经验的矛盾为坐标考察世界,进而致力于通过实践使二者在逻辑上和历史中消除对立。其超验性维度之所以不被承认主要因为:一是马克思强调经验和消灭哲学、形而上学等说法,容易让人产生他已经完全抛弃超验和形而上学的印象;二是经验主义的哲学视野妨碍对马克思哲学作出全面深入的了解,经验主义把一切都赋予经验,不承认任何超验性事物和事物的超验性维度,马克思哲学因而同样没有超验性维度。 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讨论的核心是马克思哲学是否具有超验性维度。对立论和差异论认为,马克思哲学具有超验性维度而恩格斯的哲学视野更具经验性;一致论认为两人都没有超验性维度因而是一致的。事实上,马克思自觉承认超验并始终在超验与经验的矛盾中探索和改造世界,即其哲学同时具有超验性和经验性两维度;恩格斯排除超验,他没有在本体论层面上认识到超验性维度是哲学不可去除的内在因素,从而在理论上出现“漏洞”。 在实践中,马克思的无神论不再追溯到纯粹超验领域,超验性维度于是落实于(自由和)道德。当马克思哲学的超验性维度与道德结合后,两维度之间的矛盾就转化为超验道德与经验历史之间的矛盾,矛盾可以进一步抽象为超验与经验的关系,由此马克思哲学获得广阔的理论空间。因此,说起马克思哲学两维度的关系,一般说来也是在谈论道德与历史、超验与经验的关系,反之亦然。实践把相互矛盾的双方包含于自身,进而在绽开自身即矛盾的自我绽开中解决双方的对立。实践自身的运动(抽象实践)不仅是矛盾的产生根源,而且是矛盾的解决途径,这是实践能够充当马克思哲学本体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超验与经验关系的探讨源远流长。它发端于希腊哲学中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对立,体现为实在论与唯名论、唯理论与经验性以及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之间的争论。争论体现超验与经验的分离和对立。康德二元论使对立明朗化,在认识论层面上通过先验知性概念不超出经验界限的应用,他完成了超验与经验的统一,但是在本体论层面上没有完成,因为他没有找到超验道德的经验性实现之路。道德的实践是先验的,但其先验性只停留在理念中而没有实在性。为达到超验与经验在本体论上的统一,他提出科学的未来形而上学。 在康德那里,超验与经验分别对应本体与现象、自由与自然、道德与科学。本体是神、世界和人的领域,人具有意志和灵魂。尽管自由和道德在先验性和超验性上有绝对性,但它们又必须在经验世界中绽开自身以获得实在性,这样超验与经验就获得接触的必要。实践在根本上是践行道德,通过自由和道德实践获得超验性,同时实践作为感性活动具有经验性。于是,超验与经验在实践中统一起来。超验与经验由于矛盾而相互作用,在作用中实践绽开自身并深入经验历史,在绽开中历史和马克思哲学同时得以完成,由此实践成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 在实践看来,超验与经验的分离和对立来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在分裂中一边产生纯粹纯粹超验的神一边产生纯粹经验的自然界(与人无关的抽象自然界),在分裂中超验性和经验性维度同时被遮蔽的实践是抽象的。超验性被遮蔽产生旧唯物主义,经验性被遮蔽产生唯心主义,在抽象中同时保留超验与经验产生二元论。超验性和经验性维度同时彰显的具体实践为超验与经验对立的消解提供根据,康德未来形而上学由此得以完成。但是,完成也是批判和消灭,马克思对分裂尘世的批判使一切抽象思辨哲学体系寿终正寝。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确立的自由具有绝对性,在探求绝对自由经验性实现的意义上,自由是先验的。康德认为先验自由基础之上的道德是超验的,马克思的道德概念源于康德。马克思不再谈论道德的超验本性并不说明他否认道德的超验性,也不说明他抛开了道德。只有在道德超验性在纯粹性上无法经验性实现的意义上,他才反对它。面对资本主义的恶,他致力于道德的实现而非谴责。因此,超验与经验的对立在马克思这里转化为超验的道德在经验的历史中何以可能的问题。 资本主义社会是道德缺席的时代,资本剥夺道德的超验性。超验道德必须经验地绽开自身以获得实在性,经验性使经验主义陷入幻觉,否认道德和马克思哲学的超验性。道德的超验本性与经验性实现构成矛盾,矛盾的自我展开构成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立足于矛盾去研究世界,进而致力于矛盾的经验性解决,解决使道德在历史中成为可能。从超验道德上看,历史是人“改变世界”的主观过程;从经验历史上看,历史是矛盾自我展开的客观规律过程。在实践中两过程是统一的,它们是从不同视角观察同一事物得到的不同结论。 然而,对于马克思来说,不存在一个外在于历史的道德,道德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人的自由本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道德内在于人的历史。历史是实践的绽开,人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自由本质、发现自己是“类存在物”和“社会动物”,但是对象化的本质反过来统治人。当人原始地与自己的本质合一时,人意识不到道德问题,当人失去本质即对象化本质统治人时,道德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时道德作为概念进入哲学领域和历史舞台。道德一旦产生就缺席了,对道德如何实现和回归的探讨构成现代社会实践的最本质内容,即实践是人重新拥有自己类本质的现实性道路。 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哲学的超验性和经验性维度及其关系为中心线索绽开。文章各部分大致呈现层次性,即分别讨论马克思哲学的两个维度后,再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各部分之间也有某种并列性,在谈起超验性时不可能完全避开经验性,反之亦然。另外,有些章节的标题与内容吻合也许不太紧密,而且一个标题下问题的回答有时会在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和加强,马克思哲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任何一个局部契入都会涉及整体,对局部性问题的彻底回答不能离开整体,而对整体的描述又必须是从局部开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中华;道德缺席的时代?[J];书屋;2002年11期

2 俞吾金;马克思对康德哲学革命的扬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何中华;马克思哲学的超验性维度之我见[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俞吾金;论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从《终结》和《提纲》的比较看[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邓晓芒;康德的“先验”与“超验”之辨[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何中华;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几点区别[J];东岳论丛;2004年03期

7 倪梁康;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鲁鹏;实践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成为本体[J];东岳论丛;2005年02期

9 黄颂杰;本体论在现当代:解构与重建[J];学术月刊;2002年04期

10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627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27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7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