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钦顺心理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11:29
【摘要】: 心理学历史虽短,但过去长远。心理学史的研究,可以说是心理学研究的一块重要基石。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研究一直处于“西趋亦趋,苏步亦步”的境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有一些心理学家积极投身到了对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工作当中,并发掘出了蕴藏已久的大量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我的导师燕国材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这门新兴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致力于构建具有独特的理论观点、结构体系和实证材料的中国本土心理学,几十年如一日地总结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模式,发掘整理与解释建构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对建立我国科学的心理学有着重大的启示价值。本文就是在这一研究宗旨的指导下研究完成的。 罗钦顺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位有着重要理论建树和影响的思想家,明中叶著名的气论哲学家、我国古代“气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扬弃程朱理学,一生以求道、卫道为己任,被誉为“江右硕儒”和“宋学中坚”。他的哲学学术思想贡献主要体现在对阳明心学禅学化的揭露、对程朱理学的改造、对气论的引申与深化、对佛学唯心论的批判等四个方面。①著有《困知记》和《续记》、《再续》、《三续》、《四续》等,此外还有《整庵存稿》二十卷和《整庵续稿》十三卷。他的心理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困知记》一书中。 就目前为止,对罗钦顺其人及其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哲学层面上: 在理气关系上,罗钦顺坚持了气为本体、理不离气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理在气中,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是气化运行的结果。对朱熹的理一分殊的观点作了自己的解释,认为“气”运行的规律便是“理”;气产生万物后,一理即散为万理,这就是一本万殊;太极是众理的总名,但以气为本。 在心物关系上,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心的产物,而是客观存在的。肯定心是认识器官,也是一物;心作为受气成形的产物,是人的具有认识、感悟、记忆、推理等的思维器官,是主体精神产生的载体,能“推见事物之数,究知事物之理”;由于其认识的神妙功能可以体认和呈现在天之理和在人之性,但不能“范围天地”。 在性理关系上,从“理一分殊”观点出发,不同意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区分,认为性只有一个,即气之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主张理欲统一,以理节欲。坚持唯物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接受性即理的观点,承认心中所具之理,也就是仁义礼智之性。 近年来,对罗钦顺思想的研究日益丰富,据中国期刊网的统计,对罗钦顺的专题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上世纪八十年代有8篇,九十年代有12篇,而从2000年到现在,不到十年间,发表论文44篇。其中大多数都是对罗钦顺哲学思想的研究。当代出版的《新编中国哲学史》(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宋明理学史》(下)、《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宋元明清卷》、《中国气学哲学研究》等著作,对罗钦顺都列有专条和详实介绍。 本文在罗钦顺哲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罗钦顺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研究的内容依次略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罗钦顺的生平简介:介绍罗钦顺生活的时代背景、学术研究情况、著作以及学术地位,并在总结其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从科学和现实两角度做出了简单的界定和评价。 第二章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一)“理在气中”的理气论。分别从气一本论,“理一分殊”说,理气关系说三个角度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形神观。(二)“性体心用”的心性论。展开了关于“心”,关于“性”,关于“性体心用”三方面内容,罗钦顺的心性论延续了程朱的唯心思想。(三)“气本心变”的心气论。认为气为存在的前提,阴阳之气的变化决定人心的变化。(四)“理一分殊”的差异论。分别论述了“理一分殊”的人物之差,“理一分殊”的天人之差和“理一分殊”的人性之差。 第三章知虑心理思想:在认识论上阐释了“格物致知”论和“知行并进”论。(一)“格物致知”论。提出了“穷其至理”的格物论和“人心有觉”的致知论。(二)“知行并进”论。主要谈论了“知行当并进,而知常在先”的命题。(三)对罗钦顺的认识论进行了简要评价。 第四章情欲心理思想:(一)天理与良知。罗钦顺反对“天理和良知对立”的观点和“良知即天理”的观点,认为天理与良知乃体用关系。(二)天理与人欲。认为人欲和情一样皆出于天性,七情之中欲较重,持“理在欲中”观。(三)主张“求天理,节人欲”的理欲观。 第五章性习心理思想:(一)气质天命,“一性而两名”。罗钦顺反对把“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对立起来,将两性视为一体。(二)道心人心,“一心而两言”。认为道心、人心是一心而两名,不赞成将道心、人心对立起来。(三)“人性皆善”论。“性之理”就是仁、义、礼、智等“天理”,提出了“仁者人也”等观点。(四)“存心养气”观。对儒家传统的“存心养性”观作了考察,主张把切实“问学”与“反观自身、体认未发”的工夫统一起来。 第六章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248.5;B84-092
本文编号:2632049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248.5;B84-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忠祥;罗钦顺的心性论与其理气观的内在联系[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2 周桂芹;;罗钦顺对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继承和超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胡发贵;试论罗钦顺思想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3年03期
4 衷尔钜;罗钦顺的气一元论——兼谈其在日本朱子学派中的影响[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衷尔钜;罗钦顺的气一元论[J];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6 李作勋;儒佛交融与朱熹心性论的形成[J];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7 王朝俊 ,尹星凡;罗钦顺的哲学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8 陈志明;;明中叶学者的儒释之辨——以王守仁、罗钦顺为例[J];孔子研究;1991年04期
9 虞圣强;气本论与心学的格物之争──记罗钦顺与王阳明的两封通信[J];孔子研究;1996年04期
10 胡发贵;江右大儒 宋学中坚——试论罗钦顺的学术思想[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江新;罗钦顺理气心性论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2 戴隆娥;罗钦顺的理欲观[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2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32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