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T视域下的技术异化问题
发布时间:2020-04-18 13:05
【摘要】:现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技术已经深入到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异化带来的困扰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它,研究它。对于技术异化的产生根源,历来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在笔者所知道的研究成果中,对技术异化的探讨多是停留在技术异化对人类的不利的影响上,针对现象批判技术的居多。更有一些学派主张技术主体论,把技术看做有自身逻辑的主体,把人看做被技术控制的对象。但是,技术并不是先于人类存在的,技术异化也不是不可控的。笔者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SST(技术的社会形成)对技术异化问题进行新的审视。 本文主要是采用“先述后评”的方式,通过对以往学术界对技术异化的研究理论的陈述、分析、批判,看出以往理论的不足,并介绍SST理论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以理性思辨的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相对系统地阐述笔者对社会形成视角下的社会与技术异化的关系,并由此得出处理技术异化问题的态度、方式、方法,使其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 本文分四章,第一章是历史的述评,第二章是概念的阐释,第三章是对技术异化的根源探究,第四章是实践观,由此来建构出具有灵魂的“体系”。在第一章引言中,论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第二章中,阐述了技术异化的历史解析,阐释了用SST理论研究技术异化的特点;在第三章中,探究技术异化的根源;在第四章中,陈述弱化技术异化的理论根据、方法和实践观。从现实应用的角度来看,正确的技术异化观对指导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人的能动作用,通过完善社会建构来弱化技术异化的负作用,控制技术异化的发展方向。 本文以批驳技术自主性为立意原点,以SST的视角论证了技术异化是由技术的固有属性和社会属性引起的,将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有机地辩证统一起来,并通过论证技术异化具有不可消除性和可弱化性,得出可以通过社会建构的方式控制技术异化的危害程度。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N02
本文编号:2632119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N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伯鲁;技术起源问题探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远德玉;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王建华;论科技行为的伦理约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建设;;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对立抑或分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肖峰;从SST看中国的技术发展[J];科技导报;2001年04期
6 邵璀菊;张克让;;技术异化根源之解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1期
7 李立生;试论“科技异化”[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2期
8 郭冲辰,陈凡;技术异化的价值观审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1期
9 曾晓强;科学实践的人类学:考察创制中的科学[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1期
10 尚东涛;“无异化的技术”:可能抑或不可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永利;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2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3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