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恩格斯唯物史观新探

发布时间:2020-04-22 14:15
【摘要】: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克思一道创立了唯物史观。 恩格斯早期就深刻认识到社会物质利益的重要性;指出工业革命的发展是英国工人阶级产生、发展并日益陷入贫困状态的决定性原因;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1845年恩格斯与马克思会面,之后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两人一起合作创立了唯物史观并制定了科学的历史观原理。在这三部著作中,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阐发的唯物史观也就是恩格斯形成状态的唯物史观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是理解现实历史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几本著作中,恩格斯阐发了有关人与自然、人类的起源、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等等一系列的唯物史观思想,从而使得唯物史观更加全面、系统化。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恩格斯在一系列通信中,强调经济基础在“归根到底”意义上的决定作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发展的“合力”思想。 恩格斯唯物史观的本质特征是:一、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这种统一又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坚持历史决定论和相互作用论的辩证统一;坚持自然历史过程论和主体活动论的辩证统一。二、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恩格斯唯物史观是当代中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坚实理论基石,是当代中国发展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理论根源。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发展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也具有重大方法论意义,它启示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既要掌握正确方法,还要有自我批判、不断创新的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03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锐生;;唯物史观:走出历史客观主义的阴影[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陶笑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唯物史观五原则[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锐生;;唯物史观:走出历史客观主义的阴影[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利栋;;略论20世纪2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8 常晋芳;;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凌云;;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定位——马克思的发现片论之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李鸿烈;;唯物史观生产力范畴三题[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心铭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陆贵山;唯物史观与文艺创作[N];人民日报;2009年

3 吴英;唯物史观的现实生命力[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河北师范大学 张艳玲;坚持唯物史观与以人为本的内在一致性[N];光明日报;2010年

5 郑克卿;不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N];人民日报;2010年

6 靳书君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恩格斯晚年所作序言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孙伟平;信息时代唯物史观出现新变化[N];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慕卿;扣紧唯物史观与中国问题的双重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吴晓明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唯物史观与社会科学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敏;唯物史观与21世纪[N];学习时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文飞;恩格斯唯物史观新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兴成;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的新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凌云飞;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认识的深化及其启迪[D];兰州大学;2006年

4 满海宁;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D];山东大学;2010年

5 吴鸣;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D];河南大学;2011年

6 陈珊;冯友兰哲学思想的唯物主义倾向探析[D];山东大学;2006年

7 彭欣;论市民社会批判之批判[D];广西大学;2007年

8 阳太连;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社会发展思想探析[D];中南大学;2007年

9 王培;文化公共性理念研究及其实践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水春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初探[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6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36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2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