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君毅的思想中,易学占有相当重的地位。在传统易学中,易的概念意义、易学的性质、易的境界都是易学重要的论题。在传统易学看来,易的概念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此三义中包括易简、变易与不易,乾坤二卦生成万物,其体性生生不息,易简与乾坤紧密相联,所以易简具有生生不息的特性。生生之谓易是变易的核心,变易蕴含在生生之中,京氏与乾凿度对生生的阐释是以气的变化义而释之,所以变易即是气变。不易有其自身的秩序性,而体现其秩序性的是其位的不变,天地万物有其自然的秩序,其地位的恒常具有不可变易性,变中不变则是其位,万变而不失其位则是“不易”;在易学的性质方面,易并非教化民众而使用,其功用主要是用来卜筮,教人以趋利避害,朱熹认为圣人设教之时,将德性蕴含其中,其在此基础上,认为卦爻吉凶与己德相当,德性决定卜筮之结果;而对于易之境界来讲,传统易学以生生作为其切入点,认为生生之日新之化的过程不仅体现在天地所生万物,同样也体现在天地之间,程颢据此提出由生生至生意,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世界,而王阳明将此理运用己身之良知,提出良知即是易,他们认为,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即是易之生生之精髓。唐君毅特别重视对这三个方面的重新诠释,唐氏以本体论的角度对易的概念进行诠释,首先其以本体界之有无、变化、继续来确立本体界之存在,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易学涵义,认为易为宇宙之本体,那么宇宙之本体即是变化的,其以“有无、出入、四象、八卦”阐释变化之本体,其次,因易为宇宙之本体,一切物皆是变化之表现,唐氏总结出变化具有继续、循环、整体的特性,最后,唐氏认为变化蕴藏在现象界中,不变生于变,对于不变的本质,唐氏认为,不变贯穿于变化之中,而贯穿在变化中之不变即是共理,因共理的存在,天地万物变化有其自身的秩序性,变化受共理的约束而有顺序;唐氏认同朱熹的卜筮观,但唐氏以认知的角度论述卜筮之价值,其认为卜筮得以可能是因为己身因德行完备而具有神明之知,而神明之知之所以可能,是因与现象的继续性与循环性相关,运用神明之知进行卜筵,是一个从无思无为转为有思有为之过程,在卜筮之过程中,心境与万物相感通,能够更好的认知万物的发展趋势,神明之知的发挥与德行大小相关,只有进德修业才可更好的发挥卜筮;唐氏依据生生而建立心通九境,其通过九境的层层递进以阐释人的心灵成长过程,此即为精神之生生价值。总而论之,唐氏发展了传统易学对此三个方面的认识,其运用西方哲学的视角,通过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阐述易学之义理。其对《易》的解读主要是围绕内在超越的话题展开,以超越作为尽性立命,达到大和之境也是天德流行境的方式,这是唐君毅颇有特色的人生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221;B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琳;;朱熹易学的诠释特色——兼论朱熹对程颐的批评[J];孔子研究;2015年06期
2 唐琳;;朱熹易学的创见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2014年11期
3 刘乐恒;;唐君毅易学思想中的“感通”问题[J];周易研究;2014年03期
4 刘乐恒;;唐君毅感通思想概述[J];宜宾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朱学军;;朱熹卜筮思想探微[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赵青青;;从《周易本义》看朱子之易学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7 胡家祥;;《易传》中的“易简”新释——兼谈“易简而天下之理得”[J];周易研究;2007年05期
8 向世陵;;易之“生”意与理学的生生之学[J];周易研究;2007年04期
9 小易;;易|!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 而成位乎其中矣[J];科技智囊;2006年08期
10 王新春;卜筮与《周易》[J];周易研究;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耿成鹏;;朱熹易学发微[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充闾;;生生之谓易:《周易》的三重奥义[N];光明日报;2015年
2 贾陆英;;什么是“生生之谓易”[N];太原日报;2007年
3 李尚信;;生生:《周易》的第一要义[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克宾;朱熹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雷喜斌;朱熹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贻琛;程颢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李丽珠;卜筮视域下易学的重大转型[D];山东大学;2012年
3 韩建夫;唐君毅境界说之感通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636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3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