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吕氏春秋》“人欲”与“用人”心理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0-04-24 18:11
【摘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在世界心理学领域内掀起了一股心理学本土化或本土心理学研究的热潮。八十年代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的建议,把研究中国心理学史作为研究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途径之一。这也是大陆、台湾、香港的几乎所有心理学工作者的共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在其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将其系统而全面地挖掘、分析、归纳、整理,乃是促进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一项重要途径。笔者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吕氏春秋》中的心理学思想进行挖掘和整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文化典籍。它是由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集体编写而成的。吕不韦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并为即将统一的封建王朝提供一套完整的策略和理论。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有些篇章可以说是探讨心理学思想的专门文献。因此,很有必要对《吕氏春秋》中的心理学思想进行挖掘和梳理。这样不但可以继承和宏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富中国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而且还可以使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为现代心理学所借鉴和利用。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人欲”的角度出发,着重阐述《吕氏春秋》关于知人与用人方面的心理见解。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吕氏春秋》的人欲观。《吕氏春秋》重视人欲的作用,认为“人如无欲,则不可得用”;肯定了人欲的客观必然性,认为人欲与人的情感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欲求不满时会出现各种怨言,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观点;主张人欲的适度性,认为人欲的满足要合乎身心健康,指出“不合乎人之情”的行为必有其故;主张用人者“令人得欲之道”的方法必须是“审顺其天而以行欲”。 第二部分,阐述了《吕氏春秋》的知人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吕氏春秋》系统阐述了三方面的问题。知人的重要性:知人是用人的前提,只有知人才能用人,不知与没有一样;知人的困难性:《吕氏春秋》特别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性,指出了个体其他的心理因素和客体的情境因素对知人的影响;知人的可能性:通过人的面部表情、言语动作、身态姿势等方面可以知人。 第三部分,,阐述了《吕氏春秋》的知人与用人之法。首先,分析了《吕氏 春秋》知人的基本原则.其次,分析了《吕氏春秋》关于知人的主要方法,即 察人征表与言行法、/\观六验法、六戚四隐法等.再次,论述了《吕氏春秋》 的得人之法,困为光有知人的方法,还不能用人,《吕氏春秋》认为在探讨用人 的过程中,还需探讨得人的问题.再次,又分析了《吕氏春秋》的用人之法.《吕 氏春秋》强调君因臣为的用人策略,这样管理者可以摆脱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 减少上下级之间的。。理冲突.正名审分的实施措施,可以使人尽其才,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论述了《吕氏春秋》关于人才,C理保健的问题,这是用 > 人者往往容易忽略的问题. 第四部分,阐述了《吕氏春秋》,C理思想的现代意义。“人如无欲,则不可 得用”的观点,是一个大胆的用人尝试;《吕氏春秋》的人欲观与西方的人性论 假设相比,更具有中国特色,这些都给现代管理。。理学以借鉴。同时,《吕氏春 秋》的知人法既给现代心理学以方法论上的借鉴,又给现代人员甄选与人员测 评提供应用上的参考.另外,《吕氏春秋》主张君因臣为的用人之法,对现代人 力资源开发与人事制度的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本文的创新在于:l、从人欲出发,对《吕氏春秋》用人,一理的过程进行了 系统的阐述,力求把《吕氏春秋》中的用人心理学思想与现代管理实践相结合, 发扬古代管理。。理学思想的精华,给现代管理以借鉴.2、详尽分析《吕氏春秋》 对知人心理过程的论述,挖掘其知人思想精华,把它应用到现代人员甄选与测 评的实践中去,为管理者有效选拔人才,提高管理水平以及人才的心理保健提 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B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丹;;论《吕氏春秋》在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作用[J];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刘宇统;;《吕氏春秋》中的音乐自然观史料研究[J];名作欣赏;2011年23期

3 张静;;解析我国明清时期的音乐心理思想[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马银琴;;周秦时代秦国儒学的生存空间——兼论《诗》在秦国的传播[J];文学遗产;2011年04期

5 杨婷;李智萍;;论古代儒家与古希腊音乐心理思想之共性[J];中国报业;2011年12期

6 郝恒;;试论中国古代科学观及其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荣贵;;旷世奇书《吕氏春秋》的编辑思想[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2 彭彦琴;;六朝文艺心理思想中的人格问题[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霍有光;;《吕氏春秋》与先秦儒家思想[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4 徐培金;;跋[A];2004中国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池田秀三;洪春音;;“序在书后”说再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6 牛芸;高忠玉;;从《吕氏春秋·察今》看秦人的变革意识和创新实践[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沼尻正隆;秦仙梅;;《吕氏春秋》中的墨家及墨家衰微原因[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8 杨生民;;秦王朝思想路线得失简论[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文立;;秦学术探赜[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10 李之濂;;道学初期辉煌之旅简考(聃历元年-450)[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边家珍;《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王剑霓;豫让桥确址考[N];山西日报;2005年

3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锋;适度运动能防癌[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4 姜宝昌;从《吕氏春秋》高诱注论到墨子为东鲁人而非西鲁人[N];经济参考报;2010年

5 孙中信 作者系中共武威市委副书记、中组部选派挂职干部;小事不可小视[N];武威日报;2005年

6 宋公文 伍存强;息夫人论考[N];中国妇女报;2010年

7 纪菁;怎样洗香菇[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高奇;审计文章写作的几个问题(七)[N];中国审计报;2010年

9 王子今;中国古人的生态保护意识[N];西部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杨媚;让古老字魂与现代人对话[N];深圳特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荣;《吕氏春秋》与百家合流[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汉民;《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俞林波;《吕氏春秋》学术思想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黄伟龙;《吕氏春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孔令梅;儒道融合视域下的《吕氏春秋》之道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曾文芳;先秦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铭娜;《吕氏春秋》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陈四光;德性之知[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海珍;《吕氏春秋》“人欲”与“用人”心理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韩伟;《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高园;《吕氏春秋》管理观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小瑜;《吕氏春秋》艺术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春柳;论《吕氏春秋》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王晓丹;试论《吕氏春秋》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南萍;论《吕氏春秋》的文艺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金禹含;论《吕氏春秋》中的大一统思想[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丁海燕;论《吕氏春秋》的史学成就[D];西北大学;2001年

10 吴丽霞;《吕氏春秋》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编号:2639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39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