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和一”: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20:23
【摘要】: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与教育家。荀子思想集先秦百家思想之大成。荀子学说深刻影响两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战国之际,诸侯兼并,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批判地继承先秦各家的思想精华,重新构建先秦儒家“群居和一”的社会伦理思想体系。荀子社会伦理思想不仅解决“礼崩乐坏”的时代文化秩序重构的问题,而且为秦王朝统一中国奠定理论基础。 战国时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伦理思想在百家争鸣中不断传承与更新。殷商“尊神而率民”,西周“制礼作乐”,春秋“礼崩乐坏”是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的历史背景。王室衰微,各路诸侯期望以“实力”相争,定鼎天下。士不断崛起,社会层级的流动加剧。中国社会历经空前长期、大规模、根本性的变革是荀子思想的现实背景。随着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诸子百家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针砭时弊,著书立说,形成荀子“群居和一”社会伦理思想的思想背景。 荀子“群居和一”理念即人之“群”何以“和”的问题。荀子运用“人生不能无群”、“明分使群”、“隆礼重法”、君者“能群”、“善群”等命题诠释群的伦理内涵与理想境界。荀子认为“群”的理想境界是“和”。“群居和一”是荀子孜孜以求的理想和谐之境。 天人论、人性论与认识论是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天人关系中“人”居于核心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天人之学是荀子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的政治哲学。人性论是荀子社会伦理又一哲学基础。人性论阐释性与心的关系,性伪之论与善恶之辩,性恶论与“群居和一”的关系。同时,荀子着力从认识论的视角阐释“解蔽”与“正名”,解析蔽塞,正名与“群居和一”思想的关系。 荀子认为礼治是实现“群居和一”社会理想的治世方略。荀子构建了以礼义为本源,以隆礼义、行法乐的制度设计,以善政之道,富国之道、仁者之兵为实践路径的礼治思想体系。荀子认为“和则一”是“群居和一”的理想境界。荀子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以分则和”、“和则一”三个角度诠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境界。荀子重构“群居和一”社会伦理体系凸显人类永恒的“和谐”主题。荀子“群居和一”社会伦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2-092;B222.6
本文编号:2639359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2-092;B2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全兴;;关于儒学复兴的若干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高恒天,陈迎年;孔子对周礼的超越[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李建华;金妍妍;;论荀子的“裕民”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4 黄磊;陈光连;;群居和一之道——荀子的和谐理念及其现实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杰;礼治、法治抑或人治——荀子历史哲学基本特征的再探讨[J];理论探讨;1988年06期
6 李建华;金妍妍;;论荀子之“群”[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7 高恒天;;中国传统道德关系的特点[J];伦理学研究;2008年01期
8 向康文;吕耀怀;;感恩的道德价值与当代大学的感恩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01期
9 金妍妍;李建华;;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反思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04期
10 丁成际;;“群居和一”如何可能——荀子“人能群”思想简论[J];哲学动态;2011年09期
,本文编号:2639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3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