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9:44
【摘要】: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主旨所在。从人类主体的角度看,和谐思想所涵盖的内容可以依次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天人和谐,即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群己和谐,即关于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人际和谐,即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身心和谐,即关于人自身的形体与精神之间的和谐。本文在追述和谐思想起源的基础上,主要就是从这四个方面对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进行了阐述。 关于天人关系方面,主要通过对天人合一这一命题的阐发来介绍天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在强调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发展。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他所追求的是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途径,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他还提出“亲亲”、“仁民”、“爱物”等主张,也就是要将仁爱精神推己及人,由人及物,进而扩展到宇宙万物。先秦儒家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主张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在群己关系方面,先秦儒家希望个人与组成社会的其他个人之间通过“仁”的推广,构成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社会。他们把个人与社会看作一个有秩序的大整体,个人和社会之间是一种健康的互动关系。个人的价值根源于其与群体、社会、天地等的关系,个人虽然只是这个大整体中一部分,却可以通过自身道德的提升而影响社会,甚至推动这个大整体迈向更大的和谐,同时个人的影响也将会因为这个大整体的延续而间接得以延续下去。因此可以说,在先秦儒家所倡导的群己关系中,,个人和社会相互影响、和谐愉快地共同发展着。 在人际关系方面,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亦强调人和的重要,“上不失天时,下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22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琨;刘伟杰;;从儒家思想看当今和谐社会[J];消费导刊;2008年1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焰辉;新建本科院校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及其对儒家和谐思想的借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1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41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6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