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萨特存在主义主体自由性与非自由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23:13
【摘要】:人的自由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由与责任成为了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生存悖论。而存在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其代表人物萨特的自由观为解决这一悖论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思路。然而,萨特的自由观被很多人误解为资本主义下个人主义绝对化的产物。本文试图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主体自由性到主体非自由性的理论逻辑进行分析,揭示出萨特自由观对解决人们自由与责任问题给出的真实出路及其现实意义。 存在主义哲学关注的主要内容是人是何种特殊的存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如何。在这一基础上,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其出发点就是解决各种各样的异化问题,包括人自身的异化,人对世界的异化和人对他人的异化。而异化问题本身就是意识的发展史,是精神自身的分裂。本文首先梳理了自笛卡尔以来引起异化问题产生的各种思想,并通过对黑格尔有关如何克服异化问题理论的阐述,引出萨特对异化之根源即“我思”的批判。在这一批判中,萨特先用存在主义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将意识分为前反省与反省两个部分,通过取消意识内的“先验自我”,超越意识中的主客二分,重新使人融入世界,融入彼此。然后萨特进一步讨论了意识的存在,并区分了“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通过对时间具有本质的探讨,揭示出人在世界中的存在,强调世界本质上是人的世界,人必须在介入中理解自身的存在,以消除二元论所带来的种种异化,并将意识的自发性作为自由的理论基础。 其次,本文通过对萨特哲学中所产生的新的异化问题的讨论,分析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这种新的异化问题是源自其关于人存在的在世性学说,人与自身疏离,通过不诚而逃避自己,将自己放于自身之外,依赖于他人,为他人所把握。在这里,萨特引入了境遇观,其最大的特点是荒谬性成了主体非自由性的基础。 再次,本文从两个方面剖析萨特的自由观,简述萨特的自由对因果性和理性两种约束的批判,阐明萨特自由观的实际内涵。并再一次强调“境遇”在萨特哲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行动将责任的概念引入自由选择之中,指出萨特在后期对其早期绝对自由的批判。 最后,本文试图去讨论一种存在主义伦理学,人如何能在本真的状态下介入世界,同时保持自己的个体化,以保证交往中每个人的本真性。在这里通过讨论萨特的承诺观和交互的自由理论,结合实际阐发本人对萨特自由观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总之,本文对萨特存在主义主体自由性与非自由性问题的研究表明,萨特的自由观绝不是个人主义的,非理性的,抽象的自由。他使人成为世界意义的制造者,恢复了实践哲学传统,将人与他人的自由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人与世界的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565.53;B02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袁张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9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长江;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赵小军;萨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之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桂晓;舒克申小说创作与其电影创作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3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43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