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双重维度及其当代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0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咔咔;;意识形态的“颠倒”内涵及其批判——拉瑞恩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2 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以教科书体系为例[J];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02期
3 张志丹;;意识形态概念上的“列宁与马克思对立说”献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4 李烨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确立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07期
5 孙淑桥;;国内关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理解和使用研究综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接受:1919—1949[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1期
7 张波;;批判与肯定: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两种逻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1期
8 乔治·马尔库什;孙建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1期
9 王宗礼;史小宁;;政治、语境与历史:意识形态概念的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戈士国;;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源初语境、建构方式与分析架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俞吾金;;马克思使用过中性意义上的Ideology概念吗?[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3 牟春;;诠释学视野下的意识形态概念——利科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思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4 余守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的进展和思考[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5 敖带芽;;“意识形态终结论”百年历程的回顾与反思[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苏利英;刍议意识形态概念起源与发展[N];鄂尔多斯日报;2019年
2 张秀琴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意识形态范畴需要基础理论的澄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大气层: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刚;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演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李馨宇;回归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基础[D];辽宁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跃;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双重维度及其当代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邹顺光;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及其对当代中国的价值[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3 宋杰;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金伟;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乌日娜;意识形态概念的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陈明;论意识形态的自组织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春航;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考察[D];天津大学;2009年
8 万红亚;论意识形态的功能[D];湘潭大学;2008年
9 袁兵;论意识形态的特征与功能[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黄芸花;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化:从马克思到曼海姆[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44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4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