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哲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0-05-06 22:29
【摘要】:人是一种有限的存在物,但人又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哲学在根本上就是探讨人的生存问题,,即人与人生存的世界的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问题。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广义的自然界的特定历史阶段和组成部分,因此,广义的自然界,也就是人生存的世界,具有无可置疑的时间先在性。自然界的这种先在性决定了人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性,也就决定了人的有限性。但是,在这个有限的范围之内,人仍然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超越性。从古代到现在,从西方到中国,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一切领域之中,是哲学世界观最根本的问题。但以往哲学界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时人们却容易陷入一个逻辑悖论之中,即一方面人是一种有限的存在物,但另一方面人又具有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超越性和创造性。本文旨在从这一矛盾关系出发,深入分析这一矛盾产生的背景及思想溯源,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对其重新解读,辩证分析这一矛盾关系,并试图找出正确处理这一对关系的有效途径。 本文的主体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人生悖论,即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的产生及其思想溯源进行考察。这一部分从人生悖论产生的背景和思想溯源出发,综合考察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思想理论,把握这一问题发展演变的脉络。 第二部分,梳理和总结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基本涵义和表现。有限性主要是指人的生命短暂性和人的未特定性或未完成性,无限性主要是指人的超越性,人具有意识性,能够意识到自身的有限性,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超越性和创造性。两者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对以往哲学中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思想所做的整理归纳。 第三部分,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对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关系进行辨证把握,本部分分为三小节:前三节重点论述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第四小节论述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统一的基础,包括人性基础、思维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分析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关系在当代社会中出现的异化表现及二者统一的实现陷入困境的原因,凸显出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精神世界是人的无限性得以实现的阵地。 第五部分,通过第四部分对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关系在当代社会出现的困境的分析,找出正确处理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关系的有效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家贵;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动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丰子义;如何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张晓冬;;对生命“有限”性超越的哲学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侯玉基;论现代社会人的思想与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单培勇;;马克思主义人学中的人的素质思想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魏小巍;;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新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值观变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1期

8 王效民;论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兼论哲学的根本问题[J];理论学刊;2005年03期

9 赵苏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体性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冯丽娜;论人生价值实现与道德人格健全[J];前沿;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雷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牛小侠;当代“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如勇;论人的悖论性存在及其超越[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娟;论现代性问题:超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安忠;我国社会转型期人的价值观重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俸绪群;人的超越性的哲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曹静;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晶;论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超越性[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灵伦;主体的有限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1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51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7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