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5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鸿;;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总体的人”的论证和诉求[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2 冯雅静;;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述[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3 彭洲飞;;物化、支配理论和单向度的人——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演进[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毛一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比较研究[J];学理论;2011年24期
5 张妍妍;;西方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研究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薛鹏;;论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读《单向度的人》[J];改革与开放;2011年16期
7 胡宇杰;;“物化”之后的异化:读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J];文学教育(上);2011年08期
8 周朔;;艺术革命与审美形式——马尔库塞艺术革命论[J];社科纵横;2011年06期
9 赵磊;;劳动异化还是人的异化——论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失察与误解[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韩郁郁;;论肯定性文化与异化——浅析马尔库塞《文化的肯定性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一兵;;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2 张翼星;;20年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3 姚大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4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麦克尔·勒威;张双利;;麦克尔·勒威教授访谈[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6 仰海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7 姚大志;;朝向21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8 张峰;;21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9 向楠;;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浅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10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仰海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N];学习时报;2009年
2 穆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程炳生 黑龙江大学副校长 丁立群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国有;中国语境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何种面目[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仰海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义[N];学习时报;2009年
5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陈学明;我们该怎样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N];北京日报;2010年
6 中央编译局 陈喜贵;“革命”淡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罗骞;不可缺失的一维[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先达;这种说法是片面的[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陈学明;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路径[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关健;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杨;寻求现象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D];复旦大学;2012年
4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7 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陈士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D];扬州大学;2008年
9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丰茂;重建技术化生存的人文主义向度[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秀;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启示[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马静;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价值意蕴及当代意义[D];燕山大学;2010年
3 代洪宝;技术社会的批判与希望[D];兰州大学;2011年
4 陈义新;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元;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叶娌燕;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郭晓红;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的“虚假需求”理论探析[D];山西大学;2010年
9 周期玉;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D];湘潭大学;2003年
10 王小云;马尔库塞生态伦理思想探微[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2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5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