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5-09 03:31
【摘要】:意识形态这一命题多年来受到很多学者的争论,马克思定义为观念的上层建筑而且没有把科学与技术囊括在其中。然而科学与技术的繁荣发展使生产力水平得以大幅提高。科学与技术虽然在一开始并没有联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两者开始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并且科学技术作为实践中介由于资本主义崇尚的工具理性的扩张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些法兰克福的学者甚至提出了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首先通过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提出了这一问题,他认为启蒙运动所提倡的理性代替了传统的封建迷信成为了新的神话得以奴役人们的思想,科学技术开始统治人类,除此之外文化工业的发展从艺术创造和审美的角度来控制群体,真正的审美与艺术在标准化下被扼杀。马尔库塞则从消极的方面对科学与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做了阐述。他认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沉醉在舒适的生活中难以认清事实,人们也因此更加认为当下的制度有发展前景,反而那些具有批判精神的人们受到了排挤或者只有符合当下体系的标准才能被认同。除此之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开始压抑人本身的发展,甚至从实际工作中驯化人们成为科技系统的一部分,人们的否定意识开始被磨灭。哈贝马斯则从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的角度来解释科技的意识形态功能,和马尔库塞不同,哈贝马斯对科技意识形态的态度是中立的,他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使人们开始质疑当局的合法性,而恰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掩盖了这种合法性的危机。需要注意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也有他们本身的局限性,一方面他们坚持了英雄史观,认为少数的知识分子才是改变世界的关键。另一方面,无论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还是哈贝马斯都没有对当下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质疑,而是走向了青年黑格尔主义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没有从实践的角度来思考这一命题,除此之外,他们也混淆了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的概念,也存在把科学技术妖魔化的倾向。所以,当下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并且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意识形态的建设,只有这样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克服其消极意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所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08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家字;;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生成的文化语境[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赵勇;;《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J];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06期

3 任皑;;评法兰克福学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4 赵勇;;《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J];文艺研究;2018年07期

5 裴秋芬;;于社会批判深处探析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旨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18期

6 孙畅;;大众文化批判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指导意义[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4期

7 项丹婷;;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与反思[J];改革与开放;2017年01期

8 解岩;;法兰克福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9 魏波;张雯雯;;略谈文化工业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商;2016年12期

10 姚文放;;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J];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蓓洁;;论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2)[C];2015年

2 郑召利;;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解和阐发[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立旭;;重估大众文化的政治潜能——费斯克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分野[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尤战生;;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高鸿钧;;通过民主和法治获得解放——读《在事实与规范之间》[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6 范晓丽;;从“启蒙辩证法”到“为承认而斗争”———谈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的双重逻辑[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张一兵;;后人学·无调哲学·否定的辩证法——阿多尔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现代转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8 陈学明;;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从与后现代主义对立的视角看[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刘彭祥;;论社会批判理论的发展与终结[A];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年

10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乾坤;重思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 仰海峰;法兰克福学派启蒙思想的困境与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转型[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代表人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5 编译 黎文;二战中的法兰克福学派[N];文汇报;2013年

6 刘莹珠;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N];学习时报;2015年

7 周穗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旗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 王才勇 译;法兰克福学派在亚洲的接受史及影响[N];文汇报;2008年

9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宝杰;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演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10 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应奇;新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之再出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欣;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施立峻;审美批判与理性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5 陈士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D];扬州大学;2008年

6 王迎新;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贾志雄;从承认到自由—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8 赵琰;霍耐特“承认理论”探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凌玉建;论艺术生产的产业化转向[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锦岳;诺姆·乔姆斯基的媒体控制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2 陈星林;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河北大学;2019年

3 尤幸;媒介阴霾下的受众[D];河北大学;2018年

4 袁越凡;霍耐特承认理论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

5 张小龙;分裂社会的整合[D];云南大学;2017年

6 李思凡;法兰克福学派审美救赎理论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

7 张元;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艺术异化问题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8 张弘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审视[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张腾文;法兰克福学派视域下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河南大学;2017年

10 段志明;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概念评析[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5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55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b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