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内圣外王思想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伟礼;中国哲学史:从胡适到冯友兰[J];学术月刊;1995年08期
2 柴毅龙;冯友兰与柏拉图[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3 杨翰卿;冯友兰融道于儒的人生哲学[J];哲学研究;1997年08期
4 刘亚中;道通天地冯友兰[J];东岳论丛;1998年06期
5 蔡仲德;;论冯友兰的思想历程[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05期
6 刘仲林;冯友兰“负的方法”反思与重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7 夏中义;论冯友兰的“圣人情结”[J];齐鲁学刊;1999年06期
8 李贵仓;冯友兰“抽象继承法”及其引起争议原因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高秀昌;试论30年代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散木;;何为“端赖吕后智谋多”?[J];书屋;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来;;有情与无情——冯友兰论情感[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周桂钿;;内圣外王——应对各种危机的东方智慧[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宋志明;;恢复学术自信——略论冯友兰晚年的中国哲学史研究[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东超;;五十年代冯友兰对人生境界说的自我批判[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蔡仲德;;论教育家冯友兰[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郑家栋;;冯友兰“抽象继承法”论析[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沈幼琴;;中国哲学和可持续发展——冯友兰“天地境界”研究[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郭建宁;;简论冯友兰的文化类型说[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焦树安;;试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的贡献与意义[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洪黎明 徐冰;内圣外王 创新制胜[N];人民邮电;2011年
2 钱耕森;冯友兰两度访问印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3 王泉根;冯友兰的得意之作与学术散文[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马亚男;专家学者研讨冯友兰学术思想[N];光明日报;2002年
5 李中华邋李运海 李天密;宗璞: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N];河南日报;2007年
6 丁为祥;探索之路[N];光明日报;2008年
7 高秀昌;中国哲学研究应充分运用逻辑分析方法[N];光明日报;2007年
8 ;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N];光明日报;2000年
9 宗璞;智慧的光辉[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戴子钦;冯友兰与梁漱溟[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李道湘;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D];南开大学;1994年
3 周璇;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郑臣;内圣外王之道[D];复旦大学;2007年
5 张勇;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西北大学;2008年
6 祝薇;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沈锦发;孟子内圣外王思想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永杰;早期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中原;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蒋昭阳;意义、真理与形而上学[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博;冯友兰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侯刚波;《孟子》内圣外王理论构建辨析[D];苏州大学;2011年
3 毕文胜;“抽象继承法”研究批判[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元桂;冯友兰新理学的“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5 陶晓燕;空与灵—冯友兰新理学中本体与境界的完美结合[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淑敏;冯友兰文化类型说述评[D];河北大学;2000年
7 马亚男;论冯友兰的人伦学说[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王莹珏;冯友兰的中庸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阚红艳;论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4年
10 秦海珍;冯友兰道德修养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56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5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