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老子的“返朴归真”及其对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5-10 07:02
【摘要】: 在当今科技昌明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但却带来了不可抵御的负面效应:人们急功近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人天真无欺的本性,在这样不容乐观的现实情况下,我们的道德教育更加显得苍白无力,只徒具形式而且变形的道德说教无法触动孩子的内心深处。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可以试图借鉴老子的道德思想来挽救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 老子的道德思想博大精深,始终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字句也成为了人们的名言警句,如“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见素抱朴”、“清心寡欲”、“柔弱不争”等,但不论老子怎么论述他的道德思想,总是离不开人性的返朴归真论。通观《道德经》全文,老子虽未专就这个问题进行论述,但并没有撇开人性论,而是在“道”论和“德”论中充分论述他的人性朴真论:人性本来就是质朴和善良的,老子认为,人的不幸在于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为种种外物的、非本性欲望所累,人要重新获得幸福与自得,需要回归并保持自己的本真,即“返朴归真”。 “返朴归真”的落脚点在于“本真”,其用意在于呼吁世人放弃执著,拚弃妄欲,无争、无为、重德向善,从而归复人类的自然本源,归复其自然本性,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道出了老子思想的最终目的。其涵义有两方面:第一,见素抱朴——人的自然本性。“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指树木未制成器时的状态,意思是保持原有的本色,也就是老子主张人应当保持纯洁朴实,去除世俗的、外表的人为做作,回复本真的、内在的自然天性,达到自然纯朴的状态的观点,就是说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是讲真话、办真事、不弄虚作假、曲学阿世、堂堂正正、朴实可靠、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人;第二,道法自然——物的自然属性。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25章),人效法于地,地效法于天,天效法于道,道效法于自然,这是道家最早的关于“天人合一”的说法。人生于大自然,是自然孕育了人的生命,所以人应当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效法自然。另外,这里也有追求超功利、自然主义的审美情趣,主张事物的自然表露,崇尚自然的恬淡,反对过多的华饰与雕琢的涵义,而“自然无为”、“清心寡欲”、“柔弱不争”、“重德向善”恰恰是达到“返朴归真”这一境界的根本途径。 本文在解读“返朴归真”的基本意蕴及方式,分析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得出“返朴归真”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1、以人性之提升为道德教育的导向;2、以协调人我关系、物我关系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3、注重运用“以物论理”的德育方法;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子的“返朴归真”正是人们重新获得幸福与自得,找回自己迷失的本性,不为种种外物的、非本性欲望所累的良药,因此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返朴归真”对学校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及现实意义。重温老子思想,尤其是其“返朴归真”的理念,我们会从中得到无穷的道德教育智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223.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晓玉;老子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D];兰州大学;2012年

2 张旭;老子的语文教育思想[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范佳齐;老子的“愚道”思想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6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56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