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胡煦易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2:42
【摘要】:胡煦是清初一位重要的易学家、理学家,他的思想有很多独到之处。他的思想兼综汉宋,折衷程、朱、陆、王,对朱熹有所批评,其独特的易学、理学思想在清代易学史、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以清初易学家胡煦为研究对象,对其易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在学术倾向上,胡煦易学思想具有汉宋兼采、象数义理并重的特色;他的学术思想源自宋明理学,胡煦属于清初理学中州学派的重要一员。 胡煦的学术思想,不仅兼综汉宋,而且折衷程朱陆王,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均有所批评,又有所继承。胡煦的思想体现在易学思想方面,即是他把《周易》中的象数与义理融为一体,两者并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易学理论体系。 二、胡煦对于《周易》性质和特点的认识是非常深刻和独到的,他认为《周易》讲的是天人性命之理的传道之书,而不是预测吉凶的卜筮之书。胡煦吸收了先秦、两汉以来的“义理”、“象数”易学,分析了前人对《周易》“象”、“数”、“理”这些重要概念的歧异和认识,对这些基本的易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周易》的根本是义理,但义理需要象数才能显明,两者不能分割,要求象数义理并重。 三、胡煦非常重视易学中的“图书派”理论。他认为河图、洛书以及先天、后天图以图象的方式说明了天地万物生成和人性形成的道理,这些图是把握《周易》道理的基础。胡煦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自己的图学理论。 胡煦是以河图洛书作为解释《周易》的基础,认为《周易》的道理都蕴含在河图洛书以及先天后天图中。胡煦认为河图洛书本原于天,为天地自然之易,天以图显示于人,圣人发挥之以敦教化。胡煦借助河图洛书、伏羲先天圆图等易学图式,来开展和构筑他的“天人合一”“体用一源”的思想。胡煦认为象征“天地自然之易”的《河图》、《洛书》显示的正是天地宇宙自然生成之理,认为伏羲先天圆图中的阴阳流转、盈虚消长之理与河图洛书也是一致的。 四、“体卦主爻说”是胡煦易学思想中最重要的易学理论。胡煦的“体卦主爻说”对《周易》的卦辞、爻辞和《易传》的解释比较合理,也比较严密,从根本上纠正了“卦变说”与“错综说”之误。这是胡煦在前人易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一套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胡煦提出的“体卦主爻说”比较严密地说明了卦爻的生成与变化,对《周易》中“内外往来,上下终始”的解释更为合理,更为贯通,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胡煦根据他的“体卦主爻说”,对六十四卦一一重新作出解释,他的解释颇能使卦象、卦辞、彖传相互吻合,发明印证。胡煦提出的“体卦主爻说”吸收了前人的思想,成为集大成者,他的“体卦主爻说”比较合理地解决了易学史上一些疑难问题。 五、对朱熹易学的批评是胡煦易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胡煦对朱熹易学的批评是非常激烈的,认为朱熹的《周易本义》对《周易》的解释很多是错误的,不合易理。 他反对朱熹把《周易》看作是卜筮之书,批评他徒在占卜上着眼,与易理多不相通。又批评他将伏羲之易,文王之易与孔子之易分割开来,不能一以贯之。他也反对朱熹的卦变说,认为朱熹以卦变说解易,致使易理益晦。 在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两人也存在很大差异。朱熹认为太极即是理,把理看作是万物的本体。胡煦则认为太极是本体,理只是其用,太极在理之先。朱熹以理为形上之道,而以阴阳为形下之器。胡煦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则阴阳应为形上之道。胡煦与朱熹对“太极”“道器”等概念理解的差异反映了清初学术界理学思想的转向。 六、胡煦属于孙奇逢所开创的清初理学中州学派的一员,他的易学思想是与理学思想分不开的。胡煦对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及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宋儒有所批评,但不是全盘否定。他的理学思想构成清初理学发展的一个独特的方面。 “天、性、道”是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宋代重要的理学家都把天、性、道看作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万物的最高本体,这是为了突出理的重要性。胡煦认为宋儒的这些解释是违背孔孟的原义的,胡煦指出天、性、道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天是最高的本体,性来源于天,道又来源于性,三者一以贯之,但又有所区别。胡煦批评了各种非性善说,尤其是宋儒气质之性的说法。他认为性有善无恶,性与气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不能混为一团,不能在性中掺入气质之性。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49.9;B2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叶莲;阴阳变易观念及其思维方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刘志刚;彭启福;;王弼“得意忘言”思想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杨国平;《物不迁论》义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郭振香;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倪劲松;;“太极”之词源考述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李俸s,

本文编号:2659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59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2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