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尼采关于“爱的命定”的学说

发布时间:2020-05-14 06:42
【摘要】:尼采堪称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那动人心魄而又颇具争议的思想在国内外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引致了广泛而持久的关注,直到今天依然为许多人所瞩目。各个哲学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对尼采的众多著名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阐发,本人非常敬佩各位大家对尼采哲学深刻的洞悉与精妙的阐述,认为更没有必要再对此画蛇添足。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把尼采哲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却又被哲学家们轻视的一个思想——“爱的命定”拿出来并加以阐述。 本文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爱的命定”的思想渊源及提出依据。文章首先指出,尼采的“爱的命定”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同时也深受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接着又论述了尼采从生成的无辜性、无目的性以及永恒轮回推演出“爱的命定”的思想。 第二部分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爱的命定”的基本思想。首先,文章简要叙述了尼采命运思想的发展脉络。接着,通过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狄奥尼索斯与苏格拉底、狄奥尼索斯与基督这三对矛盾和对立,系统的阐述了“爱的命定”:尼采称对存在的肯定态度同对我所意愿的存在的肯定态度的合一为“爱的命定”。简单说来,就是发自内心的肯定生命、热爱命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爱的命定”与传统宿命论的不同,强调“爱的命定”肯定个人生存的生成性、偶然性和创造性。最后,简要的叙述这一学说在尼采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它是尼采整个哲学的出发点与基石,是理解尼采全部思想的一把钥匙,尼采的其他命题或概念,诸如查拉斯图拉、超人、权力意志、主人等,都只是“爱的命定”的别名或化身。 第三部分,首先阐述了尼采的“爱的命定”在当代的意蕴,它依然是人们精神的指明灯,是现代迷失的人类返航的路标。其次,作者本人对这一学说提出了三点质疑,最后,简要论述“爱的命定”对现代后现代的重要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516.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建安;;试论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袁媛;;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追随尼采(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包立峰;;怨恨与爱:舍勒就基督教道德对尼采的误解[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民安(学者);尼采的“永恒轮回”[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作为精神家园的哲学[N];解放日报;2007年

3 孙敏;情感消费 爱你没商量[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4 王岳川;思想史上的“尼采症候”[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杨立华;尼采的缰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6 杨立华;尼采的缰索[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刘涛;凝结永恒的瞬间[N];法制日报;2009年

8 同济大学哲学系 陈家琪;超越日常度日的时间经验何以可能?(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何同彬;批判现实主义者的当代命运[N];文艺报;2010年

10 肖徐_g;“青年人总是具有相同的姿态”[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松雷;尼采关于“爱的命定”的学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军章;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及在小说《罪与罚》中的体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文武;海子的永恒轮回[D];安徽大学;2004年

4 薛莉;尼采哲学中的“超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志刚;尼采价值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蕴慧;颠覆与超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7 王建兵;尼采的自然主义生命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海勇;尼采:作为幻觉的艺术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展伟;论尼采的超越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施高军;从浪漫到现代[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2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62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3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