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真及现代社会人本诉求下的生活价值体验
发布时间:2020-05-23 18:55
【摘要】: 生活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展开形式,是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进行的生命活动,是赋予意义的生存,是人的存在的全部内容的表达,是人的本质的外显。 近代以来,生活成为哲学家竞相追逐的话题,胡塞尔更是以生活世界为科学的前提。以生活为科学、哲学之前提,显然要突破对生活的日常认知。哲学意义之生活应是生活主体(生活者)、生活场景(生活环境)、生活的意义(生活价值)的三位一体。 本真生活是以合理人性定位,以恰当的对象(生活主体与生活场景)关系,围绕切合类的长远生存、延续、发展和个体现实关怀的生活意义而建立的,符合人性、切己、属人的生活,以人为本。本真生活就是要以人的方式确立人,以人的方式实现人的过程。 现代生活实质是“理性人”定位下的,生活最高价值低落的,受资本市场逻辑和技术理性所主导的世俗实利生活、物化异质生活。现代生活场景中,人类面临重重生活危机,现代工业和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外在生活环境的恶化,“理性”祛魅和对“感性”的压抑带来了内在的生活价值危机(价值衰落、价值虚无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等)。在现代生活境遇中,人趋向于物,以异己的方式确立自我,人成为单向度的人,人的价值跌落为工具价值。摆脱异质生活境遇,回归人本真生活,关键在于对“理性”异化力量所主导的现代生活的超越,即恢复人之感性本位,对生活进行价值体验。 体验是感性生活主体与生活的同源、同构、同体的关系,以体验为感性生命本体,可以克服理性导致的生活主体与生活的分离态、游离状(非本真生活)。体验的实质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强调主体在生活中的亲历性、感受性和意向性。通过多向体验可以克服理性认知的单维性,还原生活世界的多维性和人的本质的丰富性。 现代生活境遇中,生活主体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尝试和挖掘,可以提升主体生活境界,获取直通情感的生活体认,生成自我存在的意义和生活价值取向。面向未来,人类要摆脱现代生活困境,生存危机,应以建立在真实体验之上的类性生存智慧为路标,构建新的文明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08
本文编号:2677809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袁祖社;;“现代性社会”价值本体确立与认同的困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彭立群;马克思的生活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的对话[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袁祖社;;“生态文明”时代与现代人的审美性生存及价值体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袁祖社;“生存合理性”的人文价值意蕴——“意义世界”之真蕴探究[J];求实;2004年02期
5 彭肜;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袁祖社;;“人本文化”的公共性价值逻辑:按照“人的方式”把人实现为人[J];思想战线;2008年03期
7 杨魁森;哲学就是生活观[J];学习与探索;2004年03期
8 张曙光;哲学·哲学人学·人生哲学[J];哲学动态;1997年04期
9 李文阁;;生活哲学的复兴[J];哲学研究;2008年10期
,本文编号:2677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77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