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空间思想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试析20世纪60年代高级时装衰落的原因[J];饰;2008年04期
2 梁雪梅;;奎因和斯特劳森的“存在”与“共相”之争[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3 李琦;;佛教量论中现、比二量之关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4 刘魁;后现代超空间的迷幻与自然定律普适性的消解——评阿姆斯特朗的定律共相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5 江海;中西文化观的地平线─—冯友兰、梁漱溟中西文化观上的方法论考察[J];船山学刊;1997年02期
6 朱国庆;论艺术以个体为本位[J];广东艺术;2003年02期
7 保罗·R·格罗斯,尹铁超 ,赵海峰;伊卡路斯式冲动[J];求是学刊;2004年03期
8 J.斯科罗夫斯基;何兆武;;罗素《哲学问题》序言[J];世界哲学;2006年01期
9 霍文会 ,张中元;棋企结体共建棋牌苑 世界冠军摆擂共相贺[J];棋艺(象棋版);1994年01期
10 张世英;相同·相似·相通——关于“共相”的本体论地位问题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全德;;冯友兰的哲学观[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2 宋志明;;《论道》的元学态度[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尹大贻;;天人合一说和冯友兰的新理学[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4 王宇弘;;“家族相似”与范畴的本质——论“家族相似说”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中的哲学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顾晨刚;王康弘;;跨平台应用系统设计策略[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6 纯一;;世间现量与出世间现量之分歧[A];因明研究[C];1990年
7 景海峰;;汤一介先生与中国解释学的探索[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8 周礼全;;金岳霖同志的哲学体系——在金岳霖学术思想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9 王中江;;论金岳霖的“理有固然,势无必至”[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10 宋立道;;因明的认识论基础[A];因明研究[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平措扎西;放歌一曲共相聚[N];西藏日报;2004年
2 史轩;大师云集硕果累累的哲学系[N];新清华;2006年
3 方松华;反思20世纪中西哲学比较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本版编辑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刘梦溪 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骥才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杜书瀛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 叶廷芳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巡视员 陈宝山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色音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 高丙中;解读春节 祝福中国[N];人民日报;2008年
5 徐昕;国产GIS步入快行道[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6 中国社科院宗教所 单纯;“哲学”在中西两种传统中是怎样定义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齐宏伟 (南京师范大学);背向救渡,,转身离去[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邵振国;文学之形而上性[N];光明日报;2007年
9 王京韬;何日才能与你双双飞[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申明;GIS助力全国土地调查[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刘魏荣;《公孙龙子》的语言逻辑和本体论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爱林;自相与现量[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4 罗伯中;20世纪之交的英美关系问题的哲学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凌皓;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何军民;冯友兰新理学体系的历史哲学[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相凤;《论道》空间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帅倩;论阿贝拉尔的共相观[D];四川大学;2007年
3 魏淑芬;斯特劳森的个体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余刚;西方哲学概念理论的演进与马克思主义概念学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许春;《论道》个体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魏静;罗素意义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李巍;名实与指物[D];兰州大学;2008年
8 韩旭;论感性认识得以可能的条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9 任明利;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10 吴国栋;冯友兰建构在“别共殊”基础上的文化哲学[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79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7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