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0-05-25 19:08
【摘要】: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被公认为“批判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不仅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哲学、解释学、历史科学、心理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还是这些学科中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认为在“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最有成就的鼓动家”。他在构建理论体系时,吸纳了大量最新的哲学方法论成果,从而使思想变得极为宏大和深入,使他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理论视野上展现其批判社会理论的力度。哈贝马斯批判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他的社会进化理论,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这种“重建”过程是“把一种理论拆开,用新的形式加以组合,以便更好地达到这种理论的目标” 的过程。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存在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他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界定为历史范式,“是用系统的意向去叙述历史”,把自己理论的研究对象界定、预设为哲学——社会学的解释和预测。从这种立场出发,他首先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反思,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介于哲学和科学之间的一种批判理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应当是未来社会进化的纲领,但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交往行为理论的基础上重建。 这种重建是在生活世界合理化的视阈下,分析“社会劳动”概念,批判性考察 “生产范式”和“类的主体”范畴后,以主体间性和交往行为合理化为理论根基、以“社会一体化”、“学习机制”范畴为支架的重建。 本文正是考察了这样一个过程,目的在于通过考察,梳理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意义和路径,及其对解决现代性难题的价值和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洁;;与书交往[J];人生十六七;2004年10期

2 ;石家庄经济学院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实证性质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陈先达;;我的求索之路[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4 强乃社;;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及其意义[J];现代哲学;2011年03期

5 石弘;;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制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6 杨学功;;中国哲学的本土意识与原创冲动——2010年度哲学学术热点评述[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7 李国祥;;论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8 陈化水;;“现实的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HEBE 贺军翔 可爱,不可爱[J];男生女生(银版);2008年04期

10 陆云;;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通性——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探讨[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刃;;略论当前文艺创作中的反历史唯物主义倾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傅筑夫;;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古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李国祥;;关于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陈志尚;;历史唯物主义与“以人为本”[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昝瑞礼;;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曹光章;;建国初期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楠森;;序[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黄灿章;;老子的唯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俞吾金;;G.A·柯亨的功能解释理论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决定论的新形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君;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回答重大问题[N];人民日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 仰海峰;重释历史唯物主义[N];光明日报;2010年

3 臧峰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作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总和的历史唯物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孙亮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问题”的三重建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白云真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重视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国际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陈立新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变革的三重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仰海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崇富;历史唯物主义同新中国一起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9 记者 谭新木 陈贽;中美两军将恢复和加强交往[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黄g,

本文编号:2680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80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