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
发布时间:2020-05-31 01:33
【摘要】:本论文试图以现代性问题作为叙事背景,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按此解释,马克思哲学之所以是现代哲学史的一次革命,是因为马克思从反现代性反资本主义这一根本立场出发,把近现代西方学院哲学的整个传统判定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未来哲学必须跟这种学院哲学彻底决裂并以此来推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霸权的终结。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 本论文进一步认为,如果从这一反现代性的问题背景出发,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向度便是一个伦理学向度,但这不是西方传统哲学中的那种“形式化”伦理学,而是一种全新的以批判资本主义之反伦理性为主题的实质伦理学。从形式伦理学到实质伦理学的这种转换,构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内容。所谓“形式伦理学”是指西方传统伦理学研究普遍使用的“形式化”方法,即在“悬搁”现实社会制度安排之正当性问题的情况下,对善良、幸福和自由等伦理学概念和一整套的伦理学规范进行抽象的探讨。马克思根本不接受这种伦理学,称之为“掩盖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偏见”。马克思的伦理学是一种“实质伦理学”,表现在两个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首先是一种伦理学批判,即指出数百年来主导世界历史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违反人性的不道德的社会制度安排;马克思承诺的“全人类解放”理想则首先是一种伦理学理想,它要求实现一种既道德又幸福的真正合乎人性的人类生存方式,即社会主义。 本论文分三个部分。 WP=143 第一部分以康德先验伦理学作为西方形式化伦理学的一个实例,探讨西方近现代伦理学传统在理论上所面临的深刻困境,并以此作为提出马克思哲学之伦理学向度问题的一个哲学史背景。从哲学史来看,康德通过将道德彻底先验化,建立起西方伦理学的最高理论理想(即自律原则),从而达到了西方“形式化”伦理学的顶点。康德以后,这种“形式化”伦理学便难以为继,首先是舍勒提出“质料的情感伦理学”与康德的形式主义原则分庭抗礼。晚近更有麦金太尔对康德提出一种历史主义的强有力批判,认为以康德为代表的近现代伦理学试图为道德合理性提供一种先验论证的努力已经彻底失败,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先验道德论证有悖于道德关乎“世道变迁中的人心变迁”的那种历史本性。在此各家观点中有一点与马克思暗合,就是认为伦理学所寻找的道德合理性的根基,不存在于抽象的先验人性概念之中,而存在于具体的历史性的社会制度安排之中。这一宝贵的共同点构成从伦理学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个切入点。 第二部分对马克思哲学原著进行仔细的解读,在此基础上描述出马克思新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内容。马克思拒绝“形式化”的伦理学研究范式,因为这种研究以抽象的方法和概念掩盖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非批判态度;与此相应,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类存在的理想道德状态,决不是先验主体的某种内在道德体验,即主体关于道德原则的某种“想法”,而是现实人的特定生存方式,是人的真正合乎人性的“活法”。按此理解,马克思停止追问“何种主体内心状态是道德的与幸福的——是作为善良意志的动机,还是对功利后果的关注”这类形式化问题,而是追问:(1)什么样的人类生存方式是道德的与幸福的,即真正合乎人性的?(2)何种现实社会制度安排可以保证这种合乎人性的生存方式成为可能?这就是马克思的伦理学问题。马克思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如下:人的真正合乎人性的生存方式应有两个构成要素,第一是“全面的、自由的劳动”;第二是“真正人的、社会的财产占有”。马克思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能够保证人以真正人性的方式去生存的社会制度安排只有一种,那就是 WP=144 “自由个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也就是社会主义。 第三部分结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当代发展的现实,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和左派学者的一些理论成果,来探讨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反现代性立场。论文这部分涉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典性批判,以及在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的新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与各种思潮(特别是保守主义和当代西方左派)的对话。马克思主义和保守主义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反现代性立场。本论文提出如果从反现代性角度来重新审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异化理论当是其关键所在,,因为马克思成功地用异化概念刻划了资本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即它是一种“颠倒一切人类价值与人类本质”的反本质力量。马克思指出这种本质颠倒的最突出的两个实例,就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它们与马克思关于“本真意义上人的劳动与财产”的伦理学理论恰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马克思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批判应和着马克思实质伦理学的第一个问题。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导致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安排;此种制度安排的关键机制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交换价值的生产。马克思预言,随着资本主义退出历史,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经济将被废除,代替的将是一个为使用价值而生产的全新社会,在这里,社会将按统一计划安排不同生产部门的共同劳动,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0-0
本文编号:2689050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0-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丹;;历史唯物主义:一种确定性思想[J];晋阳学刊;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2689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8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