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及其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07:32
【摘要】:正如孙周兴先生所说,海德格尔一生运思逾半个世纪,沉潜往复,硕果累累。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思考了不同的问题,这就使得他的思想如一条不断延展的路,没有自我固守,只有自我批判;没有停步不前,只有不断创新;没有尽头,有的只是思之途上的一个个路标。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可以说是他整个哲学体系中一个既重要又基础的部分,是他思之途上的第一个巨大路标。虽然说他后来思之路上有所转向,但要是没有这一坚韧的基础,要是割掉这一部分,他思之力量就会缺乏源泉,他的人生因此也不会那么完美,羽翼也不会那么丰满。这一部分花费了他人生的大半部分精力,因此也换来丰硕的成果。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解构与颠覆。虽然传统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也以探讨存在为根本目的,但在海德格尔看来,它们探寻到的只是存在者,真正的存在倒被它们遗忘了。因此,他从批判传统存在论入手,用他自己的术语来说,是为他的存在论思想扫除遮蔽。进而他又从古希腊人那里寻求原始的支助,探索无蔽境界。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其核心是追问存在、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而此在的存在又是追问存在、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的前提,此在的存在中包含对存在的领会与把握。因此海德格尔从此在的存在论建构着手,从而一一展现世内上手事物的存在,他人此在的存在和此在自己的存在。为了不使人觉得他的理论的空泛,后来他又通过真理的本质、艺术的本源、和荷尔德林诗的本质的探讨来具体展现存在论思想发生的境域。 有人批评说,海德格尔的本意是要消除传统形而上学中的那种主客、心物、思有的二元对立,消除主体性,但他的这一此在的存在论建构却有点过于强调此在,从而力图要消解的人的主体地位反而重新又被巩固起来了。当然,相对于更激进地主张取消人的主体性,将人只是作为宇宙间任何一物而消融于宇宙或自然界的哲学,如此评价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确实有一定道理。海德格尔自己后来也注意到了这点,于是转向了语言之途。但是相对于以前的或先验的或绝对精神的或非理性的主体意识,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主体意识则是前进了一大步;人的主体意识没有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相反这种主体意识是立足于存在,是生存经验和体验;它不是从天国降到人间,而是从人间上升到天堂。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516.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窦晓光;浅析邓小平关于时间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微;;论《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李容华;刘国华;;有限理性的澄明及其对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影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柯华庆;;科斯命题的逻辑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10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9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89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