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技术现象浅析
发布时间:2020-06-04 22:51
【摘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更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被人们称为的“伪技术”现象也大量出现,但学界对伪技术的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就此现象做一些学理上的探讨。 伪技术是相对技术而言的,技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学界在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从某种程度看,这反映了技术的复杂性特征。相应的,伪技术也呈现出复杂性的一面。所以,本文以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伪技术现象为例,用描述性的方式来认识和分析伪技术。 论文首先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梳理;其次,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伪技术现象进行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伪技术的特征和本质,达到从学理上对伪技术的认识。同时辨析了几种与伪技术相关的概念,最后,分析了伪技术的危害性及产生的原因。 此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从理论上达到对何为伪技术的认识,从而在操作层面为区别技术与伪技术给出一些判别的标准和方法。
【图文】:
案能经受住科学的审查。先看一下第一类永动机的发展历史。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这种思想从印度传到伊斯兰教世界,并从这里传到了西方。在欧洲,13世纪法国的亨内考最先提出了永动机的设计方案。如图3.1所示:轮子中央有一个转动轴,轮子边缘安装着12个可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的一端装有一个铁球。亨内考认为,右边的球比左边的球离轴远些,因此,右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要比左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大。这样轮子就会永无休止地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下去,并且带动机器转动。〔’01仔细分析发现,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小,但是球的个数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会停下。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也造了一个类似的装置,如图3.2所示
动机器转动。〔’01仔细分析发现,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小,但是球的个数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会停下。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也造了一个类似的装置,如图3.2所示,,他设计时认为,利用格板的特殊形状,右边的重球比左边的重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均衡的作用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但实验结果却是否定的。达·芬奇由此得出结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他还劝告其他永动机的设计者们:“永恒运动的幻想家们!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N02
本文编号:2697088
【图文】:
案能经受住科学的审查。先看一下第一类永动机的发展历史。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这种思想从印度传到伊斯兰教世界,并从这里传到了西方。在欧洲,13世纪法国的亨内考最先提出了永动机的设计方案。如图3.1所示:轮子中央有一个转动轴,轮子边缘安装着12个可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的一端装有一个铁球。亨内考认为,右边的球比左边的球离轴远些,因此,右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要比左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大。这样轮子就会永无休止地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下去,并且带动机器转动。〔’01仔细分析发现,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小,但是球的个数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会停下。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也造了一个类似的装置,如图3.2所示
动机器转动。〔’01仔细分析发现,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小,但是球的个数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会停下。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也造了一个类似的装置,如图3.2所示,,他设计时认为,利用格板的特殊形状,右边的重球比左边的重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均衡的作用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但实验结果却是否定的。达·芬奇由此得出结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他还劝告其他永动机的设计者们:“永恒运动的幻想家们!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N0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健;科学哲学视野下的伪科学[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7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9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