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定义法的失效:苏格拉底在美德问题前的困惑

发布时间:2020-06-06 06:07
【摘要】:苏格拉底关心美德并认为“美德即知识”,为了获得美德知识,苏格拉底对美德概念进行了不懈的探求。本文以柏拉图早期的三篇对话《拉凯斯篇》、《卡尔米德篇》、《吕西斯篇》为主要参考材料,从苏格拉底对美德概念探求时运用的定义法入手,分析其对美德问题,尤其是勇敢、节制、友谊这三种美德定义的探讨。进而发现苏格拉底的主要贡献并不仅仅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归纳推理与普遍定义,而更在于他通过定义法的失效揭示出的两个观点:一是美德知识是不同于经验世界的全新知识领域,另一个是把人的理性能力运用于美德问题时会遭遇困境。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苏格拉底的定义法,即在他看来哪些知识可以定义,哪些知识不可以定义,最后发现关于美德的知识是不可以由定义法明确得出的。 第二部分从价值观角度分析苏格拉底的知识观。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和智者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与享乐相关的知识也是没有价值;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美德知识。这样我们得出结论:可以定义的知识不如不可以定义的美德知识更有价值。 第三部分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苏格拉底看来美德知识不可以由定义法得出的原因。首先从美德方面来说,主要是因为美德知识的对象不明确、整体美德与部分美德的关系不清、以及经验归纳下的美德知识的有限性等;另外从理性自身角度讲,是因为人的理性能力的误用,即在其只能做超越使用的美德问题方面却做了经验的使用。苏格拉底对美德知识定义的失败使他发出了无知的感叹。然而无知也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认识。无知还有一种警醒作用,它使人们反省自己的理性能力,并努力寻求一条通向美德知识的新途径。 第四部分主要讨论苏格拉底的“精灵”说,也即苏格拉底找到的通向美德知识的新道路。“精灵”不是神,而是在人神之间起交流作用的东西,它总是阻止人们做错误的事。苏格拉底认为要达到美德就要尽量肃清横亘途中的诱惑,听从精灵的指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502.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春景;;记住低头[J];招商周刊;2004年43期

2 白丁;;“加勒比日落”或者“假面”——对一个咖啡馆和一个画廊的理解[J];太湖;2002年05期

3 章文雅;;你自己就是一座金矿[J];百姓;2004年09期

4 凌阳;智慧赐人幸福[J];中国天主教;2005年02期

5 黄春景;;记住低头[J];青春男女生(妙语);2005年08期

6 胡正;邹四新;;成功的秘诀[J];企业文明;2006年03期

7 陈聪明;;好婚姻是创造出来的[J];花生文摘;2007年09期

8 王晓平;;低下头来[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9年06期

9 王涛;;找寻快乐[J];秘书工作;2010年07期

10 佚名;;哲学家教你成功的秘诀[J];青年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少波;;苏格拉底和孔子的生死观[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Bernhard Fuehrer;;质疑中国神话:对费乃龙及其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的反思(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姜颖南;;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主观与客观偏向辨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刘传德;;试评苏格拉底及其“产婆术”[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志军;;存在与虚无:论在哲学视野内的苏格拉底与耶稣之死[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6 舒国萱;;苏格拉底的科学思想[A];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雷红霞;;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捷;;苏格拉底“产婆术”与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刘巧利;;略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可教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外学者共同探讨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N];光明日报;2000年

2 每聿;如果苏格拉底来卖菜[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雷思温;苏格拉底和柏拉图[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冯小松;正确认识你自己[N];解放军报;2009年

5 雷思温;不动声色的古典智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赵武平;杨绛译笔下的苏格拉底[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曹鹏程;胡锦涛会见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N];人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柳;宝马CEO庞克 苏格拉底风格挑战奔驰[N];财经时报;2004年

9 欧康吉(OmarioSKanjiII);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N];法制日报;2007年

10 西周;大学者给孩子们写的小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灿;“诚言”与“关心自己”[D];复旦大学;2010年

2 吴广瑞;如何追求幸福?[D];浙江大学;2011年

3 梁卫霞;“基督教界”的“助产术”[D];复旦大学;2005年

4 龙华;定义问答检索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刘岩峰;柏拉图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林志雄;修辞术与哲学之争及“理想的演说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鑫焱;知识/力量的反讽[D];浙江大学;2010年

8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相秀丽;从理论到实践[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蒋龙祥;道德的空间与政治的属性[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美虹;定义法的失效:苏格拉底在美德问题前的困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小建;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琼;苏格拉底和谐社会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冬晓;析《云》中的诗与哲学之争现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娟华;伦理的政治化与伦理的哲学化[D];河南大学;2005年

6 姜涛;读柏拉图的美诺篇[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琴;由德性是否可教探析亚里士多德德性教化方式[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魏虹;苏格拉底的友爱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磊;苏格拉底人学系统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苏福金;《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七的不能自制与苏格拉底疑难[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9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99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f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