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损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05:46
【摘要】:自古至今,中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洗礼:一次是佛教进入中国;一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冲击。近代以来的中国学人,经历了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随着对中西关系认识的逐步加深,他们之间出现了不同的治学趋向。一部分人对西方真理的兴趣远大于本国传统文化,这种趋向的结果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另一部分人也承认外来思想的价值,但在情感上却还是深深依恋着传统文化。这部分人执着地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试图对传统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他们身上体现着社会担当精神,有独立的意志和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代的潮流,而不为权威和多数人的意见左右。 林损就是这样一个立足传统而独立担当的学者。林损出生并成长于浙江温州地区,继承了永嘉学派的经世精神,同时在其舅父陈黻宸等人的教导下,学术功底十分深厚。林损是一位“狂”、“怪”之名掩盖下的学者,谦守“狷介之操”,他是一位典型的狂狷文人。 林损二十多岁即被聘为北大教授,可见其学识之渊博。他早年办过报纸、杂志,并在报章上发表过一系列的政论文章,后专注于教学和著述,在学术领域阐发自己的见解。林损的著述涉及学术、政治、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从他的言论中,可以领会其思想旨趣,也可透视出中国近代那激烈变动的时代特点。 在学术方面,林损以“偶”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贯穿其哲学思辨,这也是其分析学术、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思想指针;他把“永嘉学派”看作是心性与事功并重的学派,把“永嘉学派”放在中国道统的大框架下来分析;林损文论观点中“执本驭末”的体现以及细致分析的工夫,体现了中国文论的历史比较法从本末思辨中发展出来以趋于成熟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文论思想的现代转型;林损把哲学放在伦理学的框架下研究,以哲学思辨贯穿其对人伦关系、.人生意义、人生理想和人类生活基本准则的探讨。 在社会政治方面,林损立足于中国传统,把民本主义作为落脚点,对法律制定、农业发展、百姓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发;林损把不受官方干涉的教育自主权,作为其教育观点的主旨;报刊的宗旨,林损归结为“发为义理、导人向学”。 林损在北大时期曾与胡适有过激烈的冲突,反映了二人在治学取向、政治态度和性格方面的不同。林损不是一个追逐学术潮流的时髦人物,而是以恂恂儒者、保存国粹的文人形象立足于社会,因而他的思想不为人熟知。林损的思想体现了转型社会时期传统学者的内在思想理路。其实,贯穿其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国传统的现代转化,放在大的视野下来说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趋向已被学者认同,关键是要找到一条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林损纠正着文化激进主义对时代的冲击和破坏,描绘着对被冲击和破坏的社会的理想建构,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这些理想。 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近代以来受到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直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才使其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崛起,要摆脱“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公众的道德修养不是靠道德说教就可以提升的,中国优秀传统的日常化、人生化是构建精神文明的根本。林损在文化危机中作出了抉择,践行着“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 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林损:一个守望传统文化的学人。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59.9
本文编号:2702631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5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国灿;论南宋事功学派的反理学思想[J];安徽史学;1998年03期
2 钱善刚;;本体维度下的伦理突破与亲情守护——谭嗣同思想片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但瑞华;;“政论时代”的传媒与晚清社会思潮[J];学习与实践;2012年04期
4 杨太辛;浙东学派的涵义及浙东学术精神[J];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5 商聚德;传统义利观要义及其改造与转换[J];中国哲学史;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2702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0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