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刑事诉讼合意途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089.1;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少军;;论刑事诉讼合意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王鹏;;刑事和解基本问题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范晓军;;论以被害人保护为中心的修复性司法[J];财经政法资讯;2009年06期
4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曹卫东;从“公私分明”到“大公无私”[J];读书;1998年06期
6 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王新清;李蓉;;论刑事诉讼中的合意问题——以公诉案件为视野的分析[J];法学家;2003年03期
8 俞丹;;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利与弊[J];法制与社会;2010年09期
9 聂海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保护问题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0期
10 魏琳;;刑事和解制度初论——以刑事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少军;刑事审判中的对抗与合意[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丽萍;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军;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建超;论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之保护[D];郑州大学;2006年
4 罗迅;哈贝马斯主体间性思想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5 陈霞;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7年
6 刘战平;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D];郑州大学;2007年
7 张欣;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张霞;试论刑事和解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刘晓春;论刑事被害人之宽恕[D];安徽大学;2007年
10 陈珊;刑事诉讼中的合意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0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1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