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诚明—李翱《复性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14:47
【摘要】:深受韩愈“道统”思想影响的李翱,以传承儒家“道统”为职志,敏感于当时兴盛的佛教和道教对儒学的巨大冲击所造成的文化危机,对当时儒学乃至于整个儒学发展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性研究,由此认识到,自汉代以来注重注疏训诂的解经及研究天人关系的传统儒学,缺乏对儒学在人生修养方面功能的自觉意识,因而轻视了儒家学说中固有的同人生修养紧密相关的心性论内容,而短于心性研究的儒学则有被佛、道特别是长于心性研究的佛学所同化的危险,出于这种文化危机感和捍卫和续传儒家“道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作《复性书》。 《复性书》基于作者对《中庸》的细读精研,着力于发掘其中的心性思想,并据此来解读儒家经典和理解儒家学说,重视对儒家人性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兼采佛教及道家与道教的相关思想内容,构建起了一个以“诚”为核心范畴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个可名为“复性论”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天道至诚”的本体论、“情有善有不善,而性无不善”的性善论、“情由性而生,性由情以明”的性情观、“至诚则明”的致知论、“志于道德”的价值观、“原始反终”的生死观六个方面的内容,在理论上是围绕“复性”的必要性、根本方法和宗旨展开的,基于“天道至诚”的本体论观点,确立了性情基于一心、性善情恶、性本情用的人性论观点并加以论证,认为是由于心动而生邪情,人之作恶是因于邪情,故情为恶,此邪恶之情遮掩了人的本善之性,使其善性不能显现,故有去情复性之必要;进而围绕如何复性的方法问题,论证了心性修养至寂然不动、无思无虑之境是复性而心归诚明和性归于善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李翱的《复性书》及其复性论思想的阐述,不仅以其对心性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独创性研究,首开了以心性论为思想核心的宋明理学之先河;更以其对儒、释、道进行会通与融合的学术实践,开创了以义理之学为学术形式的宋明理学之先例;还以其一心二门人性论思想奠定了宋明理学“心统性情”的一元人性论的思想基础。要之,李翱的《复性书》及其理论对促成儒学由“经学”转向“理学”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复性论的学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应当被合理地理解为“经学”向“理学”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41
本文编号:2716178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41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爱平;李翱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丹;试论李翱《复性书》的心性思想[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16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1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