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庄子心性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04:11
【摘要】:心性论也可以称为心性之学,是关于人的心性的理论和学说。心性论探究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理想和人格修养等问题。中国哲学从一开端就着眼于人和人的生命,并一直以此为中心问题,而人和人的生命问题的核心是心性问题。所以心性问题不仅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问题,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理论核心,是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的契合点、交汇处。对于心性问题儒释两家有精辟的论述,道家于此也不例外,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庄子哲学以其自然主义著称,其心性论正是建立在自然主义基础上。庄子将宇宙自然之道运用于心性之道,把自然哲学与人生哲学心性哲学优雅地结合在一起。庄子立足于宇宙自然之高度来审视生命本质,他认为万事万物都应保持和顺应天然之性,因而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不起“机心”,泯除分别对待之想,做到无情无心、乐天安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心性陷入不断延伸外求的异化困境,生命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保障,得到升华。庄子认为通过心性修养是能够实现理想人格,进而达到逍遥无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 庄子真正关心的是人,是人的存在与命运。因此,庄子哲学是部人生哲学,而他的人生哲学又首先是一部关于人如何逍遥自由的哲学。与老子关注社会人有所不同,庄子的着眼点在于个体的人,是人的精神领域,是人的精神生活。而心性论所涉及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问题。庄子的心性论在尊重个人的特性和自由的理论上可谓为其哲学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据。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庄子学说的主体内容和性质就是心性论。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心性论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和整理。试图通过思考心性论与其自然观、人性论、认识论、自由观等各个方面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将庄子心性论的理沦形态与特征较为全面地展现出来,以加深对庄子思想内涵的理解。 本论文共分五章进行。第一章:庄子心性论产生的背景,分为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庄子心性论产生的社会北京,从“政治动荡与礼乐崩坏”和“上阶层的岷起”两个角度来描述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突出庄子心性论产生的社会现实根源。第二部分论述庄子心性论的思想背景,“战国百家争鸣”以及“继承发展老子之言”这两个方面构成庄子心性论的思想背景。第二章:庄子心性论的理论根据。此章也主要分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庄子心性论的逻辑起点自然观。第二部分论述庄子心性论的基础人性论。指出庄子人性论的核心范畴:道、德、性;庄子人性论的本质:去伪归真。第三章:庄子心性论的具体展开。此章主要围绕情、心、性、命展开论述。“以理化情”要做到“无情”,“用心若镜”即要“无心”。无情无心即可保持人之天性不失,无心无情即能安之若命,而安之若命在庄子正是实现逍遥之途径。第四章:心性的自由境界。此章分三部分来论述。第部分论述心性自由的理想人格。第二部分论述现实人生之困境。庄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贯注了他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表达了其超越人生困境的渴望。第三部分对至德之世的论述。在探索现实人生出路时,庄子追溯到了上古的“至德之世”,那时整个社会和谐,人性自然纯朴,此正是庄子心目中与他的精神世界相契合的理想状态。第五章:破除心性藩篱与通向逍遥之境。此章分两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论述心性之藩篱(知与情)以及破除心性藩篱的方法“齐物”与“丧我”。第二部分论述通向逍遥之境的心性修养工夫“坐忘”、“心斋”以及“见独能化”。最后,庄子之心性修养工夫的本质内涵是“与道冥合”。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勇华;;庄子人性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2 暴庆刚;论庄子自由思想之超越品格(上)[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罗安宪;;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4 刘涛;;心与形的纠缠:庄子心形论发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张中全;庄子的性美论[J];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萧汉明;论庄子的性命说与观物论中的道性二重观[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涂阳军;郭永玉;;道家人格结构的构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曹晓虎;试析《庄子》心性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9 郑开;道家心性论研究[J];哲学研究;2003年08期

10 郑全;;从孟、庄之差异看儒道分歧之根本[J];哲学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娟;孟庄心性论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庆权;庄子自由观探论[D];华侨大学;2005年

2 赵攀;庄子个体生命伦理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肖中云;论庄子心性思想及其意义[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8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18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c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