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0-06-20 15:03
【摘要】: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它有自己特殊的构造体系,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条件下产生的。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就不会有中国的古代文明,而且直到现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优长之处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一样,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当代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它的某些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某种程度上阻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反思和再认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寻找一条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新之路,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思维活动的形式,是相对定型化了的显现出来的社会理性活动的思维结构,是社会智力、智慧和智能水平的整体凝聚。它与思维形式、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有着根本的区别,是三者的最佳结合,在人类思维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要素构成上,宏观上由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等要素组成;微观上由文化、观念、知识、方法、习惯等要素组成。时代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多样性、社会性是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西方不同,它是一种东方的智慧,意蕴相当丰富,既有历史的智慧积淀,又有现实的智慧映象,还有未来智慧的闪光。经验综合性、整体性、直觉性、辩证性、务实性、意象性和保守性是其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征的形成决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依据的,这与中国独特的自然条件、儒家文化、理性和非理性以及语言、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缺陷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正如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一样,西方思维方式也是在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受科学认识目的、社会经济基础两大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与中国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表现为思维的整体性与个体性、致用性与求知性、曲线性与直线性、保守性与创新性、直觉与抽象等多个方面。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关键是看哪一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辩证思维、整体思维、直觉顿悟思维、实用性思维、意象思维,自古至今一直以绝对的优势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但在思维目的和内容方面,思维方式及手段方面也存在着缺陷。 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的现代化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和现代化进程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而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关键是实现人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变,不仅要对现代思维方式的系统整体性、动态创造性、互补性、整合性、科学性、预测性等特征以及创新思维有清醒的认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寻找一条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新之路。实践证明,转变和结合是其中两条最为重要的途径。前者是指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由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教条性向创造性的转变、静态性向动态性转变三个方面,后者则主要是指中西思维 方式的互补、结合,即单向性与多向性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直观性与逻辑性的结 合、致用性与求知性的结合、以及历史性与未来性的结合。 历史上任何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都只能属于自己的时代,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亦如此c 在当今全球范围内,人们都面临着更新思维方式的任务,尽管其背景、内容和特点各不柏 同,但迄今还没有一现存的文化传统能成为人类未未的样扳或模式,也没有一种思维类型 具有绝对的优越性。清醒、正确地估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再认识,将有助子我 们在东西方思维方式交流和碰撞中创造出更有活力的新的时代的思维方式和智慧来: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80
本文编号:2722590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8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润进;翟];吴锦淑;朱连勤;;培养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教育方法、实践与体会[J];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晓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思维方式变革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敏;思维方式差异的文化追问[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郜爽;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2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2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