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境界的澄澈——陈白沙自得之学初探
发布时间:2020-06-23 12:16
【摘要】: 白沙自得之学是白沙学说的基本宗旨,没有自得于心的经历,就没有白沙心学的形成,更没有现代所谓的白沙自得之学。 自得之学是白沙对生命真正澄彻的结果。其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由于科举的失败,白沙走上了拜师求学的道路;然而,又由于自身才性与老师的差别,终无所得而离开了老师。在科举与求师两条道路都封死的情况下,白沙不得已走上自我探索的道路。但是,这种知识式的涉猎并没能使白沙找到正确的方法,反而因用功过度而几致心病。在这种情况下,白沙只能走上反省内求的静坐道路。恰是静坐,让白沙有所得,并由此打开了心学之门,走上自得之路。 静坐使白沙悟到了心与理吻合处,为学方向由外转向于内,肯认了人的主体性对得道的重要作用。但是,静坐带给白沙的只是一种开悟,而自得之学实际在此时仍没成熟。由于观念的转变,白沙更多地沉浸在与自然和人伦的广泛交流。与自然为伍,使其自得之学多了一份自然的气息;而于日常生活中的涵养,又使得白沙自得之学更多了一份“中庸”的境界。 白沙明确表示自己是儒者,同时也承认佛老思想都有着可取之处,其自得之学也充分印证了白沙的观点。应当承认,其与儒佛道三家皆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白沙自得之学发扬了儒家传统的主体精神,继承了宋代以来一直受推崇的“主静”思想。自得之学对道家思想的吸取主要表现在自然与虚静上;而对佛教思想的吸收则主要表现在直觉体认及其具体的表达方式上。 白沙以其自得之学而成为明代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则可以说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两者的学术固然有其相似的地方,如学问发生过程、“心即理”命题的提出以及道德自觉等。但,二者却存在着更多的差异性。这主要集中在两大问题上,一是心与理的关系问题,一是具体的工夫进路问题;对二者的比较使得两家的思想特色更分明,而明代心学的总体脉络也更为清晰。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248.1
本文编号:2727317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24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兴邦;论陈白沙的佛教文化观[J];船山学刊;2000年02期
2 方映灵;试论陈白沙与湛甘泉哲学的师承关系——兼与陈来先生商榷[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3 商聚德;白沙之学的主体精神[J];河北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董群;;陈献章与惠能哲学思想之比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范广仁;赵乃贤;;孟子的“自得” 学习修养论[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6 刘之静;;论陈白沙哲学思想的渊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刘辛;论陈白沙心学“似禅非禅”的佛教文化取向[J];求索;1998年04期
8 苟小泉;;主体面向与学术分野——王阳明不说起陈白沙的原因探析[J];人文杂志;2008年03期
9 辛朝毅;陈白沙哲学认识论的特征及其内在结构[J];社会科学家;1990年06期
10 王伟民;;陈白沙的自得心学[J];学术研究;199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金东;自得: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个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剑云;陈白沙心学境界论述评[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27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27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