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符号、仿真—鲍德里亚后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565.59;N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克木;;技术哲学谈[J];读书;1988年03期
2 陈昌曙,陈红兵;技术哲学基础研究的35个问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赵大宇,邢广桥;当前科技哲学研究需要深入反思的若干问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张帆;;第十三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哲学分析;2010年03期
5 田鹏颖;从技术的思想到技术的伦理学转向——卡尔·米切姆技术哲学思想述评[J];哲学动态;2005年04期
6 赵建军;技术哲学的历史演进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陈文化,沈健,胡桂香;关于技术哲学研究的再思考——从美国哲学界围绕技术问题的一场争论谈起[J];哲学研究;2001年08期
8 陈凡,曹继东;解读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面[J];哲学研究;2004年06期
9 ;“第十一届全国技术哲学年会”通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7期
10 周丽昀;杨庆峰;;第13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谢咏梅;;中国技术哲学的实践传统及其当代意义——纪念《从“积木式机床”看机床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发表50周年[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夏保华;;重构技术哲学的“学科共识”——德克斯及其《发明哲学》[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茌良计;;符号的梦魇——评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万长松;陈凡;;苏俄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戚本芬;;技术的解释与估价[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7 孔明安;;技术、主体与形而上学的玄学遐想——鲍德里亚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9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提纲)[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夏莹;;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批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观念批判辩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Peter Kroes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潘恩荣 译;技术哲学:从外在进路到内在进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何自英;时代呼唤技术哲学的发展[N];科技日报;2000年
3 张义修;张一兵何以“反鲍德里亚”[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刘晓君 茅炫;关于技术哲学的演进[N];光明日报;2004年
5 康慨;鲍德里亚非常重要[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戴阿宝;拟像(simulation)[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唐学鹏;鲍德里亚的“拟像”死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赵晖;《社会技术哲学》:一部创新之作[N];光明日报;2005年
9 季桂保;后现代的痴迷描述者[N];文汇报;2007年
10 刘国鹏;虚拟现实元年之后的人类命运[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向阳;走向澄明之境—技术哲学视阈中的技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卫才胜;技术的政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秀武;技术设计的哲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6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7 孙浔;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复旦大学;2008年
8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章琰;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移动及模式选择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曹继东;现象学的技术哲学[D];东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巴晶;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穆春;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张伟娟;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金雪;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查红梅;文化视域里的现代技术:鲍德里亚的批判[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6 谈秋桐;物、符号、仿真—鲍德里亚后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中文;鲍德里亚早期符号文化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荣禾香;鲍德里亚的“仿像”理论及其美学意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桂昕翔;鲍德里亚符号消费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聪;“物之恶”:尤奈斯库与鲍德里亚的言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7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2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