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明代经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26 18:43
【摘要】: 在中国经学史研究中,明代经学多被认为是经学史上衰颓的时代,也是学者们较少关注、研究较为薄弱的一个领域。研究明代经学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经学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由义理学派的经学转变为考据学派经学的关键时期。然迄今为止,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一段经学史的研究较之汉、宋、清等时代仍较为薄弱,亟需对该时期经学发展的特色及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等做出一个较为符合历史史实的客观评价。明清时期留下了丰富的经学文献史料,为深入研究明代经学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能全面、系统地展示明代经学的发展轨迹,本文在解读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时期诸多经学现象的宏观考察及对明代注经类和语录类著作及史书的深入分析,以期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宋元之学至清代经学的转折之迹。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研究明代经学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特色及社会政治、文化等相关因素;针对明代经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学家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其经学思想及代表作品。本文结合史传记载与现存经学相关著作,探讨明代经学的发展轨迹及其历史地位,以期较全面、准确地对这一时期经学做出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人论述之不足或纠正前人观点之偏颇。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研究明代初期的经学,包括洪武经学、永乐经学,并归纳明初经学的特点。明初经学沿袭宋、元,朱熹经学是当时学术的主流。宋濂等洪武诸儒学宗程朱,故“经义一本朱子,排斥异论”。永乐年间敕修的《五经大全》和《四书大全》主要是在传注上求全,这是唐宋经学发展形式的延续。两部《大全》的诏颁天下标志着朱熹经学官方地位的确立。由于太祖重朱熹经学,成祖修《大全》也是以朱熹经学为主,可以说官学就是朱熹经学,朱熹经学也就成了斯时的当令主流。明初诸儒将程朱理学局限在个人反省和修持“下学”之上,强调躬行践履,不事著述,从而造成明初的经学不能在宋人的基础上推进。“成祖既修《五经、四书》之后,遂悉去汉儒之说,而专以程朱传注为的”。“自是而后,经义试士,奉此为则”。这使经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士人读经对前人注疏涉猎的范围十分狭窄,成为明初期经学式微的主要原因。 第二、三章研究明代中期的经学,涉及两个专题。 在明中期“心学”派之经学专题中,研究“江门”之经学和王阳明之经学,重点对王阳明作个案分析,探讨其经学思想。陈献章为矫正时弊和改变学风,创立“江门之学”,提出了“撤百氏之藩篱,启六经之关键”的观点,标志着明代学术由朱熹经学向心学的转变。陈献章论糟粕之说,将六经与糟粕之说联系起来,反对盲从圣贤与轻信经典,成为阳明学的先导。王阳明提倡“心外无理”的心学,成为明中叶以后最重要的学术流派,其经学思想的基本命题即“经学即心学”。王阳明主张恢复《大学》古本,以凸显朱子《大学章句》的不合理。他认为,孔子删削《六经》,是因为去繁就简,不得已而为之;“五经亦史”的观点发清中叶章学诚“六经皆史”说之滥觞。本论文弥补了此前对王阳明学术思想只论其心学,对其经学思想略而不论或论述较为笼统的不足。 在明中期经学的反宋学专题中,研究明中叶起对“宋学之失”的检讨,经著中的反宋学倾向,考据学风之渐起和杨慎经学的特起。明代中叶之学术环境,具有相当程度的反宋学意识,开始检讨“宋学之失”,提出汉儒“去古未远”,重新肯定汉人传经的功劳。在经书注解方面出现复汉学倾向,逐渐突破宋学空发议论的解经方式,注意文字、声韵的研究,以作为读通经书的基础,证明了汉学在明中叶的日渐兴起。杨慎倡导汉学,强调考据训诂,以实证的研究排斥理学的思辨,提出“欲训诂章句,求朱子以前六经”的经学理念,加上当时复古风气的影响与刻书业兴盛的促进,考据学风亦由此兴起。本论文证实了汉学自明中叶起即日渐复兴,明中期经学的反宋学是清人“复汉学”的先导,纠正了前人以为有清一代汉学之复兴由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为先导的偏颇。 第四章研究明后期汉学的渐兴,包括晚明的学风和思潮,对焦z选⒑搿⑶娴木Х直鹱鞲霭秆芯

本文编号:2730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30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