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虚拟交往与人的个性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28 17:05
【摘要】: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发展这一主题在社会科学理论上的反映,便是人的发展问题的凸显。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个性及能力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始终把人的个性的发展置于人的发展的中心位置。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内涵,也是马克思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和境界,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影响人的个性发展的因素和条件固然很多,但其中交往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为重要因素,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现实路径。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交往决定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是交往的存在物,人的世界是交往的世界。人们如何交往,决定了人的个性如何发展。人的个性的发展,离开交往是不可能的。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有赖于交往的普遍发展。人的个性的发展史与社会交往的变迁史是相一致的。与三大社会交往的历史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交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交往、自觉联合起来的个人之间自由交换的交往)相适应,人的个性发展也必然经历了“无个性”、“物的依赖关系的个性”和“自由个性”三个历史阶段。具体地说,交往对人的个性发展的作用表现在:首先,交往的方式和水平体现了人的个性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程度。其次,“交往形态的变化使得人的个性发展由不自由变为自由”。最后,交往时空的变化使得人的个性发展由不合理走向合理、由片面走向全面。 虚拟交往作为信息时代交往实践发展的新的交往方式,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广泛、最高效的新的交往方式,是人类交往方式的一次“哥白尼革命”。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虚拟交往是这一变化最深刻的体现。虚拟交往深刻地改变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人类的交往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也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空间、丰富了交往的内容。 虚拟交往的发展对人及其人的个性的发展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虚拟交往是交往主体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进行的交往。虚拟空间是现代人及其人的个性发展的开放的、广域性的新场域、新空间。在“自由、平等、兼容、共享”等诸多现代性“游戏规则”下的虚拟交往是人的个性自由伸张和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现实路径。 虚拟交往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条件,拓展了个性发展的交往平台。虚拟交往延展了个性发展的空间,同时压缩了个性交往的时间。虚拟交往彰显了人的个性的自主性。虚拟交往扩大了交往的广度,拓展了交往的深度。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最大的区别在于虚拟交往是人的个性的自主性的充分张扬和展现。虚拟交往增强了主体的自觉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了人的个性的能动性。虚拟交往促进了人的个性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活动的主体性的灵魂”,是人的活动的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特点。因此,创造性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深层次的内涵。人的个性发展程度是以个性的创造性为最终标准的。虚拟交往充分拓展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了人的个性的创造性。综上所述,厘清虚拟交往的特点及其对人的个性发展带来的利与弊,从而更好地为虚拟交往平台的合理构建以及交往行为的合理化、理性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已经成为当今时代面临的新的理论课题。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域下关注虚拟交往,旨在通过对这一新的交往方式的深层解读,为人类在新的交往方式下更好地生存并全面发展人及其人的“自由个性”提供理论和现实层面的指导。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虚拟交往也是如此。虚拟交往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虚拟交往一方面拓展了人类交往空间,积极推动人的个性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困惑与危机。这些困惑和危机对人及其人的个性的发展将会带来诸多消极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虚拟交往的负面效应正如它的积极价值一样十分突出。“极度虚拟”将会带来主体自主性的丧失。“虚拟异化”将会消解主体的主体性。 虚拟异化的最终根源在于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张力和冲突,防止和克服虚拟异化要正确处理好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通过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融通,共同塑造一种既体现人文关怀之要求,又更适合人及其人的个性发展的虚拟空间的新的生存方式。换言之,把技术与文化有机结合,使两者做到和谐统一是防止和克服虚拟异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虚拟交往的健康发展之路。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0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青;;虚拟生存何以面对——兼谈马克思关于人的生存方式思考的当代价值[J];东岳论丛;2010年03期

2 田慧;论网络与人的个性发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王海洋;;虚拟交往反思:延展文化哲学的时代维度[J];河北学刊;2007年02期

4 郑召利,杨林林;生产、交往与人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5 沈湘平;;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当代审视[J];岭南学刊;2007年05期

6 徐世甫;张成岗;;现代性视野中的虚拟交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刘明合;人的发展研究的交往视角转换[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3期

8 李辉;网络虚拟交往中的自我认同危机[J];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9 李春霞,吴永忠;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12期

10 陆剑杰;;历史创造活动中的选择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01期



本文编号:2733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33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