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内在维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0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旷三平;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与本体论重建[J];人文杂志;2003年02期
2 唐正东;科学认识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内涵[J];现代哲学;2003年02期
3 张传开;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深层意蕴[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4 晏辉;;论哲学在场的方式——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的思考[J];哲学研究;2006年03期
5 刘同舫;;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阐释与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岳磊;王淼;;马克思哲学现代性的几种审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孙民;;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新探索——读俞吾金教授《问题域的转换——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J];哲学动态;2010年06期
8 朱宝信;既是实践的人道价值批判 又是唯物主义的科学实证——就马克思哲学之实践唯物主义的本性与丛大川先生商榷[J];东方论坛;1999年01期
9 王国莲,汪业周;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理论实质[J];淮阴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田薇;后现代主义与新儒学、现代化及马克思哲学的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秋锁;;马克思的人本历史观念之理论性质探析[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3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4 贺善侃;;论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定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刘进田;;马克思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思想初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价值哲学思想研究[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贺来;;理论硬核的变革与解释原则的跃迁——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7 徐辉;;诗性——一个被忽略的马克思哲学解读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孙正聿;;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9 张茂泽;;马克思的人性论体系——兼谈它与儒家人性论的异同及其超越[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刘进田;邓武红;;论马克思哲学的法哲学特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大学哲学系 孙正聿;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N];光明日报;2011年
2 胡大平;马克思哲学研究“当代性”问题[N];光明日报;2003年
3 白刚;马克思哲学未来发展前瞻[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吴鲁;对马克思哲学遗产的一次深入解读[N];学习时报;2010年
5 关飞;带着问题出场[N];光明日报;2004年
6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胡为雄;科学对待历史遗产推进哲学理论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7 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N];光明日报;2001年
8 孙亮;简评《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9年
9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俞吾金;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N];河南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牛小侠;当代“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顾波;马克思人本心理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王淼;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雄伟;历史的客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孙强;社会关系维度的哲学沉思[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瑶;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内在维度[D];吉林大学;2010年
2 贾莉莉;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人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秦晨哲;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岳新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春园;在“类我”与“自我”之间[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张琼;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杰;论马克思哲学的人道主义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文亚;马克思实践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承福;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本学维度[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关春玲;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生态伦理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36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3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