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麟文化观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正校;略论现代逻辑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胡友峰;岳介先;;西方古代美学:范式与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丁怀超;意义与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聂全高;熊十力与冯友兰形而上学观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中原;;中西逻辑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孟建伟;;论创新文化之魂[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田鹏颖;;21世纪:社会技术的世纪——为后“弗兰西斯·培根计划”时代而计划[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张纯成;;科学活动中利益冲突的形式、诱因、控制和防范[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崔波;吴彤;;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洋务派的翻译出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杨文志;;学术交流及其对学术生态的影响[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娟;对当代“无思”状态的反思[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4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5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9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10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元;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林春;生命的皈依与迷途[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朱雷;人为自身立法[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王珍喜;人、文化、社会的互动[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7 黄家安;胡适文献整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连幼平;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1894—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吴永强;论庄子的人生观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晚成;曹植思想与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37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3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