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伦理视域下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辩

发布时间:2020-07-03 09:43
【摘要】: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魏晋玄学是较为特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基础,开辟了独具一格的思想体系。名教与自然之辩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主题,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发展息息相关,面对社会的混乱和精神世界的崩溃,玄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全新的伦理价值体系。名教与自然之辨不但是玄学家在为学的角度上建立玄学义理的方法,还是他们自觉依循的生活方式。魏晋玄学中对名教与自然之辩的论述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名教本于自然”思想、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和以向秀、郭象为代表的“名教即自然”思想。王弼可以说是魏晋玄学的奠基者,他不拘泥于形式框架,援引道家自由的思想到儒家学说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伦理体系,为魏晋文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途径。自王弼始,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伦理思想。王弼为整个魏晋玄学“名教与自然之辩”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一个肯定性前提,即“名教本于自然”。首先,他从传统儒家“名教”的种种弊端入手,揭示了名教的沉沦及其根源,从自我批判的角度做出了重振名教的道德努力;他致力于道德本体的重建,提出“大道出于自然”的道德理论,将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人内心的自然法则;最后他做出无为任物的道德要求,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王弼为化解名教的危机,希望通过道德规范内化的方式来重建道德本体,强调回归自然本性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王弼是在寻求一个名教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点,虽然其最终目的是恢复名教的生机,但对自然原则的倾斜已经内在地包含着自然对名教超越的契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超越的契机便在嵇康、阮籍那里转化为现实。嵇康和阮籍强调“越名教而任自然”,在延续王弼注重自然的基础上,将自愿原则引入到自然原则之中,使名教成为束缚而不再拥有合理性,与自然彻底对立起来,这种对自然的崇尚和对名教的拒斥必然使嵇康、阮籍的思想导向对名教的超越。西晋时期的向秀和郭象与王弼的“崇本息末”思想一脉相承,他们试图调和儒学和道家思想之间的矛盾,将自然原则与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对魏晋的时代主题给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答案。遵循魏晋玄学的一贯传统,向秀、郭象同样对自然持积极态度,但在对自然概念的具体解读上,他们更强调以名教来规定自然,而名教也早已天然地包含在自然的内涵之中。相比于推崇未开化的洪荒之世,向、郭则更多地看到了人文的价值,强调了在道德行为中走向自然的境界,是一种自然原则与人文原则的统一。向秀、郭象还提出了本体上的独化论,世间万物都是块然而自生的,并不存在类似王弼所说的“无”一类形而上的普遍的本体,因而所有的存在都是无待而独化的。相应地,在将名教与自然统一的过程中,其目标是将名教与具体的个体本性相融合,而非指向某一个普遍本体。现代社会道德意识的缺失、道德规范的虚化问题十分严重,是否需要建立一个普世的道德原则是当代道德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古观今,魏晋时期对于传统道德规范和自然原则的调和或许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另外,魏晋世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传统权威的挑战、不拘一格的思想解放都能够给予现代人生活上的启示。尽管魏晋风度为人津津乐道,但也确实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当今社会的知识阶层应当以史为鉴,看到自己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影响,更好地平衡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建华;;魏晋玄学中个体与群体的辨证关系分析[J];林区教学;2017年06期

2 鞠晓聪;;魏晋玄学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3 詹艳;;浅析魏晋玄学中的自然主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4 卢亚斐;;魏晋玄学的物化——服药与饮酒[J];北方文学;2017年14期

5 刘全波;朱丽祯;;魏晋玄学历史地位问题研究综述[J];华夏文化论坛;2017年01期

6 王培侠;;魏晋玄学的形成原因探微[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刘康德;;魏晋玄学“贵无”论[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年03期

8 张海燕;论魏晋玄学的名教思想[J];孔子研究;1988年04期

9 丁怀轸,丁怀超;阮籍与魏晋玄学的演变[J];浙江学刊;1989年06期

10 刘宇;;魏晋玄学与言意之辨[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编者前言[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2 祁志祥;;“雅量”与“任诞”——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玄学的审美取向及其分裂[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3 苏保华;;魏晋玄学及玄学美学本体论之考辨[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4 程刚;;从“辍其情”、“性其情”到“任其情”——从魏晋玄学人性论变化看“诗缘情”说的提出[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国文论的情与体[C];2008年

5 杨孟晟;;《列子》天人观念与魏晋玄学[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鉴生;;王弼“得意忘言”观探略[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国文化论的我与他[C];2007年

7 戈国龙;;老庄修道思想勾提[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8 丁功谊;;魏晋玄学的总结与终结——论郭象《庄子注》[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9 潘畅和;;浅析中国与朝鲜的“气”哲学传统[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康中乾;魏晋玄学本体论建构完成于郭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沈玮玮;魏晋玄学的法哲学价值[N];人民法院报;2017年

3 陈书良;魏晋玄学与文章[N];湖南日报;2005年

4 孟庆云;魏晋玄学与中医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孟庆云;魏晋玄学与中医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蔡彦峰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魏晋玄学之兴 与乐府叙事传统衰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李翰;读书之迂与读书之智[N];文汇报;2017年

8 曹聚仁;从一件小事谈起[N];联合时报;2017年

9 余敦康;一种生命的学问[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光华;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国贞;魏晋玄学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9年

3 宗菲;魏晋玄学影响下传统园林美学范畴的构建[D];天津大学;2013年

4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艺;伦理视域下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辩[D];南京大学;2019年

2 高宁;魏晋玄学背景下的美学探索[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周欢;嵇康名教与自然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4 魏云涛;魏晋玄学之“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倪永强;魏晋玄学本体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姜丰;浅析魏晋玄学的名教自然之辨[D];吉林大学;2007年

7 熊斌;魏晋玄学的精神境界[D];南昌大学;2007年

8 初景波;魏晋玄学对名教异化的省察与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群;六朝麒麟的“气韵”美[D];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

10 赵丹;魏晋玄学的“自然”与“名教”之辨[D];黑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39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39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8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