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朱熹、王阳明对《中庸》首句诠释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03:05
【摘要】:《中庸》一文原出于《礼记》,是阐发先秦儒家天道观、人性论、修养论的重要著作。理学与心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与王阳明对“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诠释,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分别反映着理学与心学的不同特点。对于“天命之谓性”,朱熹将“天命”与“天理”等同起来,对于存在和价值未作明确区分,认为事物现象之“定理”就是万物本体之“天理”,提出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和天为人奠基、天理为人性奠基的本体论结构。阳明不似朱熹强调宇宙论,以心之本体取代理之本体,认为心之本体既是宇宙本体,也是价值本体,在价值论上即“良知”、“是非之心”、“天理”;在存在论上即所谓“灵明”,认为事物的本质“定理”与至善的本体“天理”有着根本性的差别,两者不能混同。对于“率性之谓道”,朱熹以“道”为“当行之路”、性之用,从理与气生成万物的观点出发,言人性问题既需言理,也需言气,否则不是“不备”便是“不明”。阳明以“道”为道心、良知,即心之本体,认为“生之谓性”,先天之气就是性,根本没有性、气之分。在善恶问题上,朱熹认为善恶皆有先天的根源,与其他传统儒家一样,在价值论上讲善恶。阳明认为只有善有先天根源,是人之本性,恶只是后天的习气所致,在存在论上讲性无善恶,在本体论上的性是超越性的、无善无恶的,亦可谓之“至善”。对于“修道之谓教”,朱熹认为此乃圣人之事,是圣人由道而品节立法、规约万民,侧重于教化他人,方式是“以礼新民”、释经与讲学。阳明以为“教”既有现象层面的教化之义,又有本体之义,“教”即“亲民”,既包含自我教化也包含教化他人,在教化方式上灵活多变、因材施教,既教民亦养民。在修养功夫上,朱熹承袭二程“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思想,既讲《中庸》主一用敬、戒慎恐惧,又强调《大学》的格物致知,认为二者相辅相成,是为两个功夫。阳明则认为惟精就是惟一,致知就是致良知,《大学》、《中庸》亦或《孟子》所讲都只是一个功夫。由此可见,二者的《中庸》诠释有颇多值得探微处,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在加深理解《中庸》首句内涵的基础上,理清朱学与王学的理论脉络、把握其中异同,透视儒家思想发展史上南宋理学向明代心学嬗延流变的轨迹。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2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文君;;诠释学的教化和教化的诠释学[J];哲学研究;2015年11期

2 王善;;朱熹道德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兰台世界;2015年27期

3 辛小娇;;论王阳明“治世”“治心”“治天”的逻辑统一[J];孔子研究;2015年05期

4 李敬峰;;吕g摺吨杏埂肥渍碌内故图捌涠灾熳拥呐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年02期

5 乐爱国;;再论朱熹对《中庸》“性”、“道”、“教”的诠释——兼评傅佩荣《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的相关观点[J];晋阳学刊;2014年06期

6 耿芳朝;;近三十年朱熹诠释学研究述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7 黄开国;;王阳明与《大学》的“亲民”——兼论与程朱的“新民”之争[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邓国元;;“亲民”与教化——从对《大学》“亲民”的诠释看王阳明的教化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道德与文明;2013年06期

9 陈清春;;王阳明理论中“物”的含义分析[J];中国哲学史;2012年03期

10 申绪璐;;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J];江淮论坛;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751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51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2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