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张载中正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21:38
【摘要】:《正蒙》为张载晚年之作,集其毕生心血,旨在示道之归。《中正》作为《正蒙》篇题之一,阐述了人应当植立大中至正之道。中正之道作为张载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其一生立言慎行的宗旨和安身立命的志向所在。张载中正思想的阐述首先离不开对《易经》卦象、爻辞之“中正”的理解与阐释,而后围绕“性与天道”的时代议题,将其思想指向《中庸》,同时吸收借鉴孔孟之方,使其在道德实践中具体落实为次第功夫。概而言之,张载中正思想萌芽于《易经》,升华于《中庸》,取法于《论语》《孟子》,是对《易经》《中庸》《论语》《孟子》等先秦经典的融合与贯通。在此基础上,张载对中正思想又作了进一步的创新性解读。首先,中正思想有其本体依据。从运行机制上讲,中正之道合于“太和”之道;从归宿趋向上讲,中正之极合于“太虚”至善、至诚、神化的完满状态。其次,中正思想内含有功夫义与境界义两层:从功夫层面上讲,是由正达中而后大而化之的循序渐进过程;从境界层面上讲,中正之道的通达与极致便是大中至正的圣人境界,即是德盛仁熟的从容中道之境。中正之道的展开体现了“诚明互动”的推进过程。“明诚”“诚明”是学者成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修养功夫。学者至大人一节则是处在“自明诚”以“穷理”为主的正道功夫阶段,主要通过“理”“礼”实现。大人阶段则能“精义入神”,亦是由义入德,并通过“仁”“诚”的功夫修养达于“中道”。由大人入圣人阶段则是最为艰难的一节,是由大人“大而未化”的大心知性到圣人“大而化之”、穷神尽性的过程。“自诚明”则是圣人尽性而后自然通达天道、与理为一的功夫阶段,亦是“诚”基础上“穷神知化”的体现。圣人通过传道教人,将中正之道通贯于天下也正彰显了“诚”之“明”。中正思想是张载在吸取佛、道两家本体论思想学说以及广泛阅读并精通先秦重要经典的基础上,重新站在儒家立场,进行的创造性的理论体系建构。张载中正思想的展开体现了学者、大人、圣人功夫次第之别以及循序渐进的由明致诚、由诚致明相互衔接的切实功夫践行。中正思想不仅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回归与超越,同时也开出一条道体与功夫体用合一以及内在与超越兼顾并行的思维模式与路径,不仅与洛学思想融汇,同时也孕育了心学本体化的趋势,对整个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2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文科;;“自诚明”何以可能——张载思想中的“自诚明”与“自明诚”问题[J];唐都学刊;2014年02期

2 林乐昌;;张载对孔子仁学的诠释——以“仁智”统一为中心[J];唐都学刊;2013年02期

3 辛亚民;;张载思想的学术定位[J];东方论坛;2010年03期

4 林乐昌;;“为天地立心”——张载“四为句”新释[J];哲学研究;2009年05期

5 刘学智;;张载“和”论探微[J];中国哲学史;2008年02期

6 林乐昌;张载成性论及其哲理基础研究[J];中国哲学史;2005年01期

7 魏涛;“内外交养”之道——张载“知礼成性”说新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林乐昌;张载对儒家人性论的重构[J];哲学研究;2000年05期

9 赵馥洁;张载“太虚”之气的价值意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胡维定;王艮的“中正之道”对古典儒学的复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霞;张载“穷神知化”思想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2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52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5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