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二程“理”与柏拉图“理念”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05:44
【摘要】:二程的“理”和柏拉图的“理念”的建构对于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将两者放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下去发现两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对于了解两者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两者的定义上,二程的“理”和柏拉图的“理念”都是事物存在的根本性的依据,“理”和“理念”都是事物得以存在必要性基础,“理”是指物之所以然者,强调事物是如何发展其自身的;“理念”则是指事物的“类本身”,是一类事物所具备的类属性,事物因为分有了“理念”的部分而得以存在。二程的“理”和柏拉图的“理念”的相同之处就在于,“理”和“理念”在其性质上都是具备超越性和实在性的存在,超越性又体现在普遍性、永恒性、先天性、先验性、完备性之中。首先超越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理”和“理念”都是作为一种绝对的存在对于相对的客观物质世界的超越,而这种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超越就体现在“理”和“理念”所具备的普遍性、永恒性、先天性、先验性和完备性之中;另一方面,“理”和“理念”都是一种对于前人思想的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以探求世界的真正的面目,而这种反思也是对前人思想的一种超越。普遍性与永恒性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普遍性指“理”和“理念”都是普遍存在与万事万物之中的;永恒性指“理”和“理念”都是不生不灭的存在;先天性表现在“理”和“理念”都是先天的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他们是先于万事万物而存在的,“理”和“理念”多具有的先天性特征保证了万事万物存在的合理性;先验性表现在“理”和“理念”是不能被我们直接经验到的,他们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完备性表现在“理”和“理念”相对于客观物质世界来说都是自身完满自足的存在。实在性表现在“理”和“理念”是真实的、实实在在的存在的,他们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是形而上的存在者,但是这不能否定他们的真实性。二程的“理”和柏拉图“理念”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定义、性质和与万物的关系上。在定义上,“理”更多的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或者规定性,“理念”指事物的类本身,即一类事物所具备的类属性,“理”更多的是强调事物如何形成自身,强调一种方式上终极形态,“理念”则强调事物的自身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强调一种哲学上的终极根据。在性质上,“理”具有唯一性和可得性,而“理念”具有相对唯一性和相对可得性。在唯一性上,“理”所具有的唯一性是指万物与人都是只有一个“理”,但是“理念”却是具有“多”的含义,具有相对唯一性,万物可以分为多个类,因此具有多个“理念”,一个事物中也可以存在性质不相反的多个“理念”,柏拉图还在“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善的理念”作为其最高形态。在可得性上,“理”是可得的,我们可以通过格物来致理;而对于“理念”的认识我们只有在死后,灵魂脱离肉体才能真正的认识“理念”,因此我们的感官无法认识,“理念”也就是相对可得的。在“理”和“天理”以及“理念”与“善的理念”之间得关系上,基于天人一体之上建构起来得“理”与“天理”是一样的,仅有一个“理”,而“善的理念”与“理念”之间存在着分有关系和等级上的高低。在与万物的关系上,二程引入了物质性的“气”为万物的生成提供物质性的基础,还强调“理”与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一种存在,因此,万物与我一理,我们可以通过格物知理;相反,柏拉图则认为事物可以直接通过分有或者模仿“理念”而保证其存在,强调与客观物质世界的二元分离,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使得我们的灵魂在没有肉体的遮蔽下进入“理念世界”。总的来说,二程的“理”和柏拉图的“理念”都是在相对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绝对的形而上的存在,以保证客观物质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他们的不同之处也表现出中西方哲学在理论建构上的不同的进路,中国哲学更多的偏重于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去建构理论体系,因此,在二程这里,“理”遍及万物与人而没有差别,将本体与现象统一起来;相反,西方哲学则偏重于绝对存在和相对存在的二元分离,认为我们的客观的物质世界是不可靠的,因此,也就导致了柏拉图“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二元分离,将本体与现象割裂开来。另一方面,中国哲学更多的强调去寻求一种方式上的终极形态,更注重如何去做,而西方哲学的文化传统更多的去寻找一个哲学上的终极依据,去寻找世界的本真状态。不管是二程的“理”还是柏拉图的“理念”,他们所建构的理论体系对于中西方哲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了中西方哲学的不同走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244.6;B502.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欧根尼·艾伦;天易;;柏拉图:世界是一思想所创造[J];金陵神学志;2013年02期

2 黄俊松;;如何进入柏拉图对话?[J];现代哲学;2018年01期

3 陈曦;柳成辉;;从柏拉图的艺术观看艺术的价值[J];现代园艺;2018年04期

4 许镇昌;;教育的真谛,心灵的转向——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探究[J];艺术科技;2017年12期

5 M.福柯;于奇智;;柏拉图哲学三圈——倾听、哲学现实与知识[J];世界哲学;2018年03期

6 程立显;;柏拉图论公正[J];党政干部学刊;2018年10期

7 刘洋;;超越性灵魂经验:施特劳斯所理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J];学术月刊;2016年11期

8 祝莉萍;;柏拉图的理念论与数论关系新释——对柏拉图哲学阐释范式现代之争的反思[J];哲学研究;2015年01期

9 王冠平;;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简说[J];商;2015年33期

10 周益兵;;柏拉图对诗及诗人的矛盾态度[J];神州印象;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丁国春;宋海勇;;柏拉图中期“相”与“物”分有关系的逻辑问题探析[A];云南省第4-5届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6年

2 吕纯山;;浅谈亚里士多德质料概念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改造[A];外国哲学(第三十三辑)[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张焱;柏拉图论知识与信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传顺;亚里士多德没有超越柏拉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3 仇方迎 通讯员 薛建团;清华文科:让你心驰神往[N];科技日报;2004年

4 厦门大学哲学系、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陈嘉明;“一”与“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金克木;变着法子教书的老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姚振强;柏拉图—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理性与生存[D];浙江大学;2004年

2 申林;柏拉图的正义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吴新民;柏拉图的惩罚理论[D];浙江大学;2007年

4 缪继;论柏拉图思想的表达[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尹德辉;艺术哲学视野下的古希腊“技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高峰;亚里士多德友爱观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2 张森;柏拉图审美德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3 张敬若;论柏拉图的灵魂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年

4 王万松;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论研究[D];贵州大学;2019年

5 吴娟;从诗哲之争来看柏拉图的诗教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乐晓旭;二程“理”与柏拉图“理念”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7 董海;美德可以教吗?[D];山东大学;2019年

8 刘艳乔;柏拉图—洞穴假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9 王艳玲;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幸福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赵毫;认知与价值—柏拉图“洞喻”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54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54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3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