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哈里的自我论
发布时间:2020-07-15 03:21
【摘要】:自我研究在当代有两大传统,即西方哲学的两大走向,分析传统与现象学传统。英美哲学研究主要倾向于语言分析一脉,欧陆哲学则倾向于现象学。近年来不断有人倡导分析哲学与现象学融合。一种新型的“融哲学”正悄然兴起。这使得哲学在分化的过程中又充满着整体化。阿尔巴哈里(M.Albahari)在其众多的著作中,就是试图融合分析哲学与现象学。受休谟无我论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尽管有无自我(self)的问题可予搁置,但有些问题是可以且应予研究的,即人的自我感(sense of self)是什么?从哪里来?人格同一性根源于什么?阿尔巴哈里坚持的就是这样的思路。这可看作是自我研究认识论转向的一个表现。本文通过整理阿尔巴哈里十几年间关于自我的文献,系统的讨论阿尔巴哈里独特的自我观。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阿尔巴哈里自我论的理论基础。阿尔巴哈里在提出自己的自我观之前,深入分析了佛教的无我论基础,并对现象学的意识理论做了自己的分析,造就了属于她自己的意识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阿尔巴哈里逐渐对自我进行了佛教式的改造,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我观。其中比较全面的论述了“阿特曼”的思想理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阿尔巴哈里的一种自我理论,即以反身形式假定的自我。阿尔巴哈里要研究的是,大多数主体是否事实上合理地以反身方式把自己看作是这样的自我,进而关注:我们作为主体是否能成为佛教所说的那种实在。如果我们确实怀有这种自我感,那么将引出本体论的问题:我们真的是我们假设的自我实在吗?如果自我是真实的,那么这个自我感将会反映一个被感觉到的真正的自我。如果这个自我缺乏真实性,那么这个自我感将不会反映真实的自我,而必须在它们的本体中根据不能诉诸自我的事实来加以解释。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阿尔巴哈里的作为幻觉的自我理论,她得出的结论有两方面,第一,常识和传统哲学归之于自我的种种特点,如隐匿性、统一性、不间断性、不变性、非构成性等,都是幻觉,因此自我也是幻觉。第二,她尽管否认有我论,但基于现象学认为,意识是真实存在的,且过去归之于自我的那些性质,如隐匿性、统一性、不间断性、不变性、非构成性,都可归属于无自我的意识过程。她要消解的是这样的自我,即统一的、追寻幸福的、不可毁的、持存在的、本体论上的独特的有意识主体,正是这主体是有意识经验的所有者、能思者、行动的自主体。应予注意的是,她不是无条件地说没有自我,而是主张:没有传统无我论所说的那种“我”。确切说,她论证的无我论指的是无所有者意识论。其意思是说,意识存在着,但不像通常设想的那样,意识后面有一个主体,有一个所有者,这主体完成意识活动就像一个人做成了一件事一样。意识不是由一个小人式的主体完成的。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阿尔巴哈里在其文章《佛教无我的顿悟知识:一种认识论的分分析》(Insight Knowledge of No Self in Buddhism:An Epistemic Analysis)一文中,对于佛教的无我概念做了一种认识论的分析,她通过对杰克逊的“色彩科学家玛丽”的模拟,用模拟玛丽(Mary Analogue)以及斯特劳森的自我观点与佛教的对于无我的顿悟知识进行比较。她认为可以通过修改信念框架来获得关于无我的综合信念。第五部分作为结尾部分,介绍了通过阿尔巴哈里等当代哲学家的努力,当前的西方心灵哲学可能会迎来一场新的转向。这个转向的原因在于西方心灵哲学正面临心灵哲学的“难问题”,而且一直未有突破性的进展。西方哲学家经过大量尝试,逐渐形成了转向东方,向东方哲学尤其是佛教寻求帮助,学习并吸收佛教中关于心灵哲学的思想,启示中国要树立信心,拿出属于自己的心灵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08
本文编号:2755907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Melvyn C戈尔斯坦,何国强;巴哈里与西藏的一妻多夫制度新探[J];西藏研究;2003年02期
2 丹·扎哈维;李恒威;;体验的自我:异议与澄清[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10年00期
3 ;观片[J];影像视觉;2010年11期
4 ;玫瑰香水[J];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14年11期
5 小颖;;木乃伊之谷[J];世界博览;1999年12期
6 丹·扎哈维;高新民;徐瑞阳;;意识的统一性与自我问题[J];江海学刊;2016年05期
7 ;盗贼的乐园——国王群墓之谜[J];文化博览;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专稿 何适;西方看不起伊朗新导弹[N];世界报;2012年
2 本报特约撰稿 叶秋;瑞士如何扯上“东突”?[N];中国国防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耿子普;阿尔巴哈里的自我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55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5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