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个角落,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等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等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开展“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为我所用,是我们当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深入开展这一课题研究,也是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应对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冲击,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占据主导地位,开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同时,互联网也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对于我们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实际,研究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点,分析网络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影响,在此基础上,就网络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把握的原则、方法和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论文的研究,对于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加强和改进网络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由导论、四章正文和结束语六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介绍、评析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阐明了论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以及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在对网络及意识形态概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及意识形态的丰富内涵,阐述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和功能。鲜明的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基本特性,同时,意识形态还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意识形态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功能。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网络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作为一种先进的传播技术,互联网具有虚拟性、交互性、无中心性、开放性、超容量等特征,在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扩大和促进了地区间、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等。同时,网络发展也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提出新课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防御能力提出严峻挑战,冲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产生负面影响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 第三章重点探讨了网络化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原则与方法。网络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加强网络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网络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坚持知己知彼、高度警觉,积极应对、堵疏结合,遵循规律、寓教于乐,与时俱进、着力创新的原则。网络发展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完善法律控制、行政控制、技术控制等,确保网络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第四章着重论述了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策措施。加强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是建设牢不可破的社会主义精神防线的需要,是防止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文化渗透的有力武器。要加强对因特网传播特点的研究,建阵地、抓队伍,建设规范有序的网络道德,牢牢把握互联网上的舆论导向,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切实把网络建设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阵地,确保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顺利进行。 结束语展望了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未来,强调网络条件下要着力推进新兴媒体建设,打造舆论引导新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互联网普及程度,加快信息化进程。网络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有明确的对策,但更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俊;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王怀诗;;网络文化帝国主义:起源、表现及其伦理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6年06期
3 郭光华;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4 张建设;试析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趋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3期
5 俞可平;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概述[J];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6 冯春芳,成长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涵义的新视角[J];江淮论坛;2004年06期
7 牛晋芳,孔德宏;必须重视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J];理论探索;2003年01期
8 刘守旗;网络德育:21世纪的德育革命[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张静,周三胜;论网络传播条件下党的意识形态建设[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06期
10 冯春芳,成长春;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文;信息网络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甄凌;我国互联网的社会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2 王翠芳;关于当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葛娅娜;互联网络的发展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青岛大学;2005年
4 方晓强;互联网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与应对[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易艳;关于网络伦理规范建构的若干问题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李梅峰;论国家文化安全[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
2761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6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