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良心”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01:08
【摘要】:孟子的良心思想在儒家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提出不仅是对前儒思想(孔子、子思)的重大发展,也对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孟子哲学体系中,良心思想本身亦是一个体大思精、结构圆熟的理论系统,是孟子建构性善论与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本论文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对孟子良心思想的系统研究,它们分别是:良心思想的理论渊源;“心”与“良心”;“良心”与性善以及“良心”与仁政。 在第一部分,笔者从孔子与子思理论准备的视角简要探讨了孟子良心思想的理论渊源。孔子由“仁”释“礼”,使外在的礼获得了仁心的内在支撑。虽然孔子并未展开对人的内在心性世界的探讨,但对“不安之心”(仁心)的强调却显露出孟子良心思想的端倪。子思的“五行”心论展示了作为“德之行”的“仁义礼”由内而发于外的动态心理过程,直接启发了孟子的“四端”、“四心”之思。 在第二部分,笔者将孟子的“良心”范畴概括为:出于本性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知能力,包含“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良心”是具体的、历史性的概念范畴,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良心”即“四心”。笔者对“四心”的具体内涵进行了深入揭示,探讨了“四心”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与仁义礼智“四德”的关联性等问题,最后对孟子良心“人皆有之”的先验论证进行了简要述评。 在第三部分,基于孟子良心思想的内生性,笔者考察了孟子“道性善”的根据问题,即以心善言性善。接着探讨了恶的来源问题,对孟子性善论的成立进行了反面考察,最后是探讨孟子的心性修养论,包括先立乎其大,养吾浩然之气,寡欲,存心养性等工夫论。由此,孟子的性善论实践开显为一种自我不断完善,人之内在德性纵向生长的圆满过程。 在本论文最后一部分,基于孟子良心思想的外拓与延展性,笔者考察了“良心”与孟子仁政学说的关系问题。指出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孟子良心思想在社会政治领域的横向扩展,即“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拓展“四心”并使之范围政治实践的方方面面,从而达至“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的善治理想。 由此得出结论,孟子的良心思想是一个纵贯圆熟的理论系统,是联结孟子心性论(良心的内在纵向生长)与政治哲学(良心由内而外的横向拓展)的理论根基,在孟子哲学中处于拱心石般的核心地位。 最后结语部分,笔者简要述评了孟子良心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历史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22.5
本文编号:2765092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玉顺;;恻隐之“隐”考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黄玉顺;;论“仁”与“爱”——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J];东岳论丛;2007年06期
3 刘清平;也谈《孟子》中与舜的腐败案例相关的几个文本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何丽艳;;《孟子》良心诠解[J];兰州学刊;2010年01期
5 杨海文;孟子心性论的逻辑架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倪梁康;;关于“羞恶之心”的伦理现象学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清平;论孟子推恩说的深度悖论[J];齐鲁学刊;2005年04期
8 姚振武;;《孟子》“良”字释义[J];语文研究;1993年04期
9 黄玉顺;;论“恻隐”与“同情”——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景林;;孟子的“辟杨墨”与儒家仁爱观念的理论内涵[J];哲学研究;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2765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6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