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体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发布时间:2020-07-22 14:39
【摘要】: 在主体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有别于旧唯物主义哲学,又不同于以笛卡儿和康德为代表的传统主体性学说。此理论的思想特色在于摈弃以往哲学抽象地谈论人的主体性的唯心主义思想,把人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发展实践活动中去,这样就为主体性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根基。本文针对当前因全球生态危机而出现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以及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人已经死了”等观点,着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论述其主体性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现实性。具体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方面,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主体性活动的产物。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第二,精神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变革的理论武器;第三,主体间交往活动拓宽了社会发展的空间;第四,主体的选择性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另一方面,社会进步为主体性的发展提供现实条件。表现为:社会进步为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主体性活动能力;社会精神文明和教育的发展为主体性活动的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最后,本文又结合当代社会的现实状况来论述发挥主体性的价值功能,这是写作本文的现实意义。具体从两个层次来展开:一是,弘扬主体性是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力的需要;二是,弘扬主体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需要。第二点着重结合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的三个层面来论述,即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都要弘扬其主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03
本文编号:2765953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吾金;马克思的社会主体论探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贺善侃;当代中国社会主体转型的价值取向及其困惑[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包心鉴;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黄红生;;论主体性的历史演变及虚拟时代主体性的发展[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6期
5 吴育林;;论市场经济中人的主体性价值[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6 宋庆,杨汇智;主体性的建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体向度考察[J];前沿;2004年10期
7 魏伟;;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J];求实;2007年05期
8 王新生;;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关于西方法学中国化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9 梅萍;;主体性人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东·华尔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性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2765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6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