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02:07
【摘要】: 意识作为心智活动存在的前提,无论对于科学探索还是人类自身,都是根本的、基础的东西。离开了意识,世界上的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但直至今日,意识依然是科学和哲学的未解之谜。当然,我们在这里的思考和分析,并不是通过对大脑的解剖和科学技术来诠释意识问题。简明扼要地讲,意向性是纯粹意识的本质特性,其基本功能是意识的指向性;意向性理论实质是一种意识理论,它研究意识如何通过意向作用而构成意向对象。凭借对意向性的剖析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心智独特的活动特征,有可能真正说明语言、思维、行为的原因和本质,或许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揭示出意识的奥妙。胡塞尔既然以奠定一切科学基础为职志,那么意识自然就成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意向性理论作为胡塞尔哲学思想的核心,贯穿着整个现象学运动发展的始终,深刻反映了胡塞尔为解决哲学中的认识论难题,克服主客二元对立倾向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目前,意向性问题的研讨主要集中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领域。它们面对意向性这样一个相同的主题,以不同的概念架构和研究方法展示了各自的风格。本文仅局限于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研究,并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引言。胡塞尔奇特的思维和善变的思想,经常让人难以准确理解他的哲学意图。对胡塞尔的理论起因进行审视,是把握其思想脉络的重要线索。该部分通过对意向性理论的哲学困境和时代背景、思想渊源及形成途径的描述,较清晰地勾画出主体哲学从开始构建到日趋成熟的脉络,较详细地说明了胡塞尔如何从表象逐步进入到意识领域的路径。 第一章,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内涵。包括意向自我是意向性的前提,意向活动是意向性的关键,意向对象是意向性的目标三部分。胡塞尔立足自我意识,在意向性活动的基础上构建起意向性对象,并且通过直观活动充实意识内容来实现自我、活动和对象的统一。换言之,意向主体的存在才会有自我意识,通过意向活动才可建立意向对象,有意向对象的意向内容才能合乎实际。 第二章,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分析。包括主体的自识,主体间的互识,主体间的共识三部分。胡塞尔从对主体的自识可能性分析出发,发展为对主体间的互识可能性分析,深入到对主体间的共识可能性分析。不仅沿此进路依次引人了明见性、自然视域与社会视域、生活世界的概念,而且开创了研究主体间性理论的先河,分析了主体间关系中的主观性基础,探讨了文化的相对性和普遍性问题。 第三章,胡塞尔意义理论中的意向性。包括意识是意义理论的基础,意义是意识表述的本质,意义是意向内容的核心三部分。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本质特征:被表述的意向行为的意向内容就是语言的意义。简言之,胡塞尔的意义理论是意向性的意义理论。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意义理论是意向性理论的范本,意向性理论是意义理论的基础。同时,胡塞尔的意义理论也是内在主义的意义理论。 结语。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为解决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即认识如何成为可能的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理念;更为哲学的研究开拓了宽阔的视域,以致许多哲学家和哲学流派或多或少地留存着意向性的烙印。胡塞尔天才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划时代意义的意向性理论,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推进了人类的思维、影响了当代西方哲学的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516.52
本文编号:2766699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516.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邢起龙,曹云飞,邢思;略论塞尔的意向性理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倪梁康;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谷声然;;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开端[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李蜀人;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构成及意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苏宏斌;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述评——从胡塞尔到梅洛·庞蒂[J];电大教学;2002年04期
6 张庆熊;;维特根斯坦对意向性问题的重新思考[J];哲学研究;2007年08期
本文编号:2766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66699.html